太奶奶臨走之時,嘴里不停地喊著:「晉陽,小殊」。正如梅長蘇說的那樣,不管太奶奶有沒有真得認出他來,她都是時時刻刻牽掛著他的。
太奶奶年歲大了,眼神不好使,腦子也不靈光了。她把梅長蘇當成小殊,還拉著霓凰硬往一塊湊。別人都當她老糊涂了,她自己也自言自語地只當她是老糊涂了。
可是糊涂不糊涂的,還不是認對了人?
雖然改了樣貌,很多地方不一樣了,連蒙摯第一眼看到,都驚異于他的變化。
這根本就是不同的兩個人嘛!
但是可能還有很多特定的習慣,就是小殊的專屬。比如看書做批注總是會避諱的那兩個字,比如思考事情時總是不自覺地用手捻捏衣袖,更比如對霓凰與靖王的各種貼心的了解與關心會不經意地流露。
太奶奶眼神不好使,腦子不靈光,所以也不容易被外在的假象欺騙,更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但是,假如太奶奶真得認出了小殊,那她是怎麼認出來的呢?
那天,梅長蘇與飛流再一次下拜,他自報家門:「草民蘇哲給太皇太后請安」。皇后也幫著在一旁介紹,這位想必就是蘇哲蘇先生了。
太奶奶的眼神穿過豫津,到達了梅長蘇那里。她似乎是極盡全力要辨識的樣子,接著,便像往常一樣和藹地叫他們起來。接著,便讓梅長蘇到她跟前來。
她摸著梅長蘇的臉說他瘦了,其實更多的是覺得他和以前不一樣了吧!還有不管他變成什麼樣子,都是太奶奶最寵愛的小殊吧!
這些天一直在想假如太奶奶真得認出了小殊,她又是怎麼認出來的。
1,單憑遠遠的那一眼?
我曾經認出幾個多年未見的老同學,都是遠遠地看到,才認出來的。
多年不見,尤其是少年相識,到了成年又見面,這種變化還是很大的。若不是那遠遠的視角,或許我根本認不出來。
遠遠的看只是看到那個輪廓,便屏蔽了細微處的不同,這大概就是遠望的優勢了。
梅長蘇站得遠,太奶奶又上了歲數,視覺大不如前。顯得也就更遠了,輪廓更模糊,能屏蔽的不同就更多。
2,蘇哲的名字。
一直在想為什麼林殊劫后余生后,會起梅長蘇這個名字。
梅讓人一下就想到梅花,而且霓凰府里有梅花,飛流也總是跑到靖王府去摘梅花。梅長蘇總是說,霓霓郡主府的梅花開得更艷。
梅長蘇之所以會用梅姓,大概源于此。
但是,梅更是梅嶺意思。赤焰軍覆滅于梅嶺,林殊的父親要林殊無論如何要活下去。長蘇就是長醒,醒就是活著,時刻警覺,蘇更是通「殊」。
梅長蘇來到金陵并沒有用梅長蘇的名字,而是化名蘇哲。
蘇是醒著,更是通「殊」。哲通「蟄」。蘇哲就是蟄伏的林殊。
為了給赤焰軍平反,他不得不先把自己隱藏起來。
大概太奶奶聽出來了這其中的寓意,才能心有所想,日有所思地認出了他。
3,以草民蘇哲的方式,出現在太奶奶面前,是最好的方式了。
梅嶺事件后,林殊雖然僥幸活下來。但是他也成了被通緝的逃犯。太奶奶人老,可是也不得是一天就老糊涂的。
她何嘗不知道要是林殊還活著,也無法以林殊的方式來見她。
自從梅嶺事件后,太奶奶可能也想過無數次與林殊見面的場景。
所以每當小輩們來見她,他她都十分高興的,纏著別人給她介紹這都是誰家的孩子。每當這個時候,太奶奶可能都在找一個人,那就是她的小殊。
當她看到蘇哲,當聽到蘇哲這個名字里有「殊」,她便認為是小殊了。
叫他到跟前來細看,尤其是太奶奶給小殊點心的時候,給了梅長蘇一個特寫,他小心翼翼的雙手接過來,然后捧著放進衣袖里。
這里又給了霓凰一個特寫,她看梅長蘇這一系列舉動的特寫。
這些在太奶奶那里同樣有效吧!
三個原因妳更傾向于哪一個呢?又或者都不是。
或許,太奶奶就單憑著那份血脈相連的親情,就能確定是小殊回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