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對齊妃的看法是,她雖然無能,戰斗力太差,但她對三阿哥是絕對是親媽對兒子的那種愛。
然而,在我重刷甄嬛甘露寺修行這段時,無意中看到皇帝重病臥床,齊妃背著皇后偷偷跑去找三阿哥這段,之前沒怎麼留意,這次一細看,恍然大悟:怪不得事后皇后那麼著急除掉齊妃。
原來,齊妃不僅無能,還是一個非常自私的母親,而且齊妃的這種自私會直接毀掉三阿哥。
齊妃去看三阿哥的細節是這樣的:
她雖然嘴上說著趁皇后不注意她才能來見三阿哥,但真正的原因是:「皇上高熱剛退,現在還在昏睡中」。而且從前后劇情對皇帝這次病情的交代,皇帝是病了兩個月左右。
加上前面劇情的交代,自從甄嬛出宮后,皇上這一兩年來少進后宮,齊妃再也沒有單獨見過皇帝。
加上齊妃在皇后團隊里一直處于沒啥用的邊緣人,所以齊妃才選擇在這個時候來見三阿哥,是帶著明顯的目的的。
我們先來看看她做了什麼。
表面上表達對兒子三阿哥的思念之情,但實際上是暗示三阿哥皇后在離間他們母子關系。
三阿哥對齊妃說:「皇額娘要兒子日夜勤讀書,皇阿瑪才會喜歡我。」雖然皇后育兒也有問題,但皇后對三阿哥的安排沒有錯啊,讓他多讀書,多學習就是對的,因為皇帝是要考察皇子們的治國能力的呀。
可是齊妃卻說:「皇后不是你的親額娘,她自然不會心疼你,你是長子,是唯一養在宮里的兒子,你將來是要繼承大統的,你皇阿瑪怎麼會不喜歡你呢?」
齊妃說這話真的就是坑兒子了,因為她自己心里很清楚,皇上不喜歡三阿哥。
那她為什麼要對兒子這麼說呢?因為她希望三阿哥在這個時候去搏一把。
皇帝病情不太樂觀,年紀又大了,很可能要掛了,這時候三阿哥就是她全部的指望了。
所以她對三阿哥說:「額娘就盼著你,哪天繼承大統,額娘就不再這麼擔心受怕地過日子了。」
齊妃這一招很奏效,看到額娘這麼可憐,三阿哥竟然頭腦一熱:「兒子要為額娘爭氣,將來封額娘為皇太后,好好補償額娘。」
齊妃這屬于功利性地盲目雞娃,因為自己沒能力,也不愿努力了,但是她又很想上位,于是把自己所有的生存壓力和焦慮都轉嫁給兒子了。
雖然我之前總說育兒能力這塊,皇后比甄嬛差一大截,但是平心而論, 對三阿哥來說,齊妃這個親媽,真的還不如皇后靠譜。
皇后至少知道讓三阿哥努力、勤奮地讀書才能有實力和底氣去爭皇位,齊妃壓根不管這些,甚至她自私地只考慮自己的訴求,完全不顧她兒子的生存之路有多少困境和挑戰。
回宮后的甄嬛為什麼會花那麼多時間和心思去教育和培養四阿哥,就是為了提升四阿哥的整體素養,就是讓四阿哥自己有應對那些困境和挑戰的綜合能力。
四阿哥之前也只是死記硬背,后來得到甄嬛的點撥后才開悟。
因為讀書學習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書本之外的東西,讓自己整個人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等等都有提升。
就拿甄嬛和四阿哥來說,同樣一個「鄭伯克段于鄢」的歷史典故,被她倆都解讀出花了來了。
甄嬛用這個典故,一方面,借叔段暗踩一下年羹堯和華妃的囂張跋扈。
另一方面,又非常巧妙且高級地拍皇帝馬屁,稱贊皇帝和莊公一樣都是帝王之策,得當且充滿智慧。
而四阿哥是怎麼用這個典故的呢?
在和甄嬛功成名就之后,他特意用這個典故暗示甄嬛解決六阿哥這個潛在的威脅,他雖然措辭委婉,只說歷史典故,實則是把甄嬛喻為姜氏,利益關系展示的非常露骨,是逼問的強勢姿態。
你看,四阿哥學習到的歷史知識和典故是真的有助于他的管理和統治的。
反觀三阿哥呢?
他能把「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背得流利,卻完全不懂唐太宗如何做到「垂衣拱手而治」。
按照三阿哥這個狀態,他即便是投入再多的精力和時間,也只是讀了書,卻沒有讀懂書,對成長毫無助益。
那麼,真的是因為三阿哥天生就笨麼?
絕對不是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一味只知背書的三阿哥,在面對他喜歡的瑛貴人時,也能得體巧妙地吟出「名花傾國兩相歡」的美好詩句。
這說明了什麼?
學習方式和興趣才是關鍵。
甄嬛對四阿哥的培養,側重于講究方法的言傳身教,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四阿哥在讀書的時候,也能理論聯系實際。
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齊妃這樣父母比較多,出于一種功利心催促孩子學習和閱讀,甚至會攀比孩子讀了多少書,盲目讓孩子達到某個功利性的目標,但孩子是否真的感興趣,究竟學到了什麼,卻并不在意。更可怕的是,孩子一旦沒做好,就會覺得是孩子資質不如別人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