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做人最大的清醒:不指點別人
2023/09/24

ADVERTISEMENT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極簡的人生建議?」

高贊回答說:「人生有兩件事盡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生活,二是用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自己可以替別人出很多建議,卻無法為他人的失敗買單;

別人可以替你做很多事情,唯獨無法與你感同身受。

把握好相處的分寸感,各自獨立,才是生活的長久之道。

1

不要用自己的嘴,指導別人的人生。

有位農村的年輕人,十分熱愛文學。

他給作家陳忠實寫了一封信,并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想問問自己是否能走上文學之路。

陳忠實看完,覺得文章平淡,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但是他依然回信給年輕人「你的文章不錯」,并鼓勵他繼續寫作。

年輕人自覺受到了鼓舞,放棄農耕,用全部的熱忱投入寫作。

結果卻一生默默無名,窮困潦倒。

陳忠實後來聽說了這件事,不覺扼腕嘆息,沒想到自己隨意的一次指點,害了別人一生。

隨著閱歷的增長,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

同樣的人生劇本,也未必適合不同的兩個人。

有時候,我們抱著為別人好的念頭,去別人的生活提出建議,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媒體人@何森堡講過表弟的一個故事。

2012年,何森堡大學畢業,削尖了腦袋,要往大城市擠。

三年之后,就憑借一副好口才,在大城市里混得風生水起,薪資也一路水漲船高。

彼時他的表弟正在老家,做著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日子過得很是清閑。

何森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次碰見弟弟,他都會恨鐵不成鋼地教育一番:

「你現在正是大好年紀,做這個工作毫無意義,你應該去北上廣學些本領!」

ADVERTISEMENT

弟弟沒什麼大志向,平日里還喜歡玩兩把小游戲。

何森堡每次撞見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你為什麼要把青春浪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在何森堡三番四次的勸說下,弟弟終于辭職,離開老家到北京闖蕩了兩年。

但令人詫異的是,弟弟在北京不僅沒有掙到錢,甚至差點患上抑郁癥。

以前在老家,他喜歡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工資雖然不高,但是也能解決溫飽。

但到了北京,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孤獨,無一不讓他心力交瘁。

兩年下來,本領沒有學到不說,性格反而變得郁郁寡歡了。

董宇輝說:

不要輕易給別人建議,我們偏頗的、狹隘的,錯誤的人生經驗,有時候不足以去指導別人。 每個人要走自己人生的路,每個人要通過自己的成長,去找到屬于自己的身份。

生命的道路上,不止有一條車道,也不止有一種活法。

習慣把手伸向別人的生活,其實不是善良,而是一種殘忍。

2

不要用別人的腦子安排自己的生活。

歌手李健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很多人有了閱歷后,會有一些人生經驗。

但有些來自別人的經驗是非常可怕的,是非常不值得借鑒和分享的。

一味聽從別人的意見,就會忘記自己內心的聲音。

作家拾遺有個女性朋友,沒戀愛的時候就特別愛看各類情感專欄。

只要是「專家」說的話,她都偏聽偏信。

情感專家說:「愛一個人,就是4小時回她的消息,記得每一個紀念日,給她買禮物。

ADVERTISEMENT

她說什麼都是對的,她生氣了立馬認錯,沒有錯也是自己的錯。讓她像公主一樣。」

朋友奉若至理名言,還自以為掌握了戀愛秘訣。

後來她戀愛了。

在男友在一起,一個月要紀念,三個月要紀念,植樹節要紀念,勞動節要紀念,就連清明節也要紀念。

男友一星期不送玫瑰,不給驚喜,就說沒新鮮感。

男友讓她自己選禮物,她卻糾結半天不知道選什麼。

還美其名曰:「專家說了,一個男人連這些細小的事都不愿花心思,那就是不愛了。」

最后戀情的結果可想而知:男友受不了,兩人以分手告終。

聽過一句話說:「人生最大的愚蠢,莫過于用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別人說30歲之前一定要有房有車,于是你放棄了創業的計劃,用全部的存款買了房車,日子過得緊巴巴;

別人說25歲之后就是大齡剩女,于是你在三姑六婆的介紹下,嫁給了一個不愛的人;

別人說體重超過100斤就是大胖子,于是你不顧身體健康開始了節食減肥……

到最后你發現,你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愿滿足了所有人的期待,卻唯獨辜負了自己。

尼采說:「不要讓我們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是啊,在別人的認知中迷幻,其實是放縱自己靈魂的懶散。

固執己見、獨斷專行雖然不可取。

但過度接納旁人的建議,斷送的只會是自己的幸福。

ADVERTISEMENT

3

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

電影《一代宗師》里,宮二說:

「習武之人一共要經歷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當你見過天地之大,眾生之廣,就會明白: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

所有的三觀和生活方式,不存在高低,也沒什麼對錯。

最清醒的活法是:讓別人成為別人,讓自己成為自己。

媒體人@楊明遠,曾經在視訊講過人生中的一段故事。

他出生于陜西西安的一個鄉村,從小訊息很是閉塞。

他一路苦讀,終于在大學聯考后取得了一個傲人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學。

上了大學后,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以前在老家,長輩告訴他,不吃面條的人,都沒法長得健康壯實。

可是在北京,他發現不吃面條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每餐只吃牛排和沙拉。

以前在老家,老師告訴他,染頭髮的學生都是壞學生。

可是在北京,他發現有些學生染著一頭五顏六色的頭髮,成績、品性都很好。

他開始明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別人的經驗也并不都是對的。」

等到他畢業準備找工作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像往常一樣勸他:

報個師范學校,以后出來做個老師多好,日子還清閑。 現在計算機吃香,你報個計算機專業準沒錯。

但是他思來想去,覺得這兩個行業都不適合自己,于是毫不猶豫地扎進了新媒體行業。

深耕了5年后,他終于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年收入超過百萬。

彼時他已經小有成就,大學聯考完的表弟剛好在他家吃飯。

飯桌上,他侃侃而談,正準備勸表弟從事新媒體行業。

可突然間,他想起自己這些年來創業的艱辛,成功路上遇到的僥幸,到嘴的話最終又默默咽了下去。

ADVERTISEMENT

視訊最后,楊明遠說了這樣一番話:

人生從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不必用別人的標準桎梏自己,也毋需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他人的抉擇。

佛家有個詞,叫「悅納」

意思是,我們在認可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要悅納別人的生活方式。

當你經歷得越多,看得足夠遠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種活法。

允許自己與別人不同,你就會與眾不同;

允許別人與你不同,則讓你海納百川。

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基本上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干涉。」

所謂課題,其實就是人生難題。

所以一個人要想活得幸福,最重要的是「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自知,方能保持自我。知人,才能尊重他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