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盛家風流倜儻的庶三子成婚時,據小桃的可靠情報:
結婚,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且,每次提到長楓的媳婦柳氏的娘家,盛紘都會一臉羨慕。
柳家兒女的婚事,都是由家中長輩定下的。而盛家好不容易撿漏,娶到了柳家姑娘,長楓為何一副「悲痛欲絕」的表現呢?
盛紘和王大娘子給華蘭找婆家時,盛紘就曾提過柳家:「大理寺的柳兄倒合適,可他家嫡子還小,將來倒可以給如蘭說道說道。」
不過,到了如蘭可以議親時,柳家的嫡子早就定了婚事。而且,五品的大理寺左寺丞的柳大人,品級官位都不如盛紘。可是,為何讓盛紘這樣惦念,想要結親呢?
而且,柳家的姻親,也大都是名門。
盛家的兒子大多娶了高門媳婦,比如長柏的媳婦海氏。而長柏能迎娶海氏,大多是因為海家那條霸王家規,就連王大娘子都曾說過:
甚至,海家的大小姐出嫁后,三天兩頭忤逆婆婆,不許丈夫納妾。這才導致海家女兒不好嫁,成就了名門海家與寒門盛家的婚事。
可是,長柏畢竟是嫡長子,而且外祖還是三朝元老。而長楓,只是一個庶子,并且沒有給力的外祖家,柳家嫡女低嫁盛家庶子,多少有些虧的。
其實,長楓能娶到柳氏,真的是撿漏:
柳氏曾經訂過婚,夫婿是致仕的蔣閣老的嫡幺孫,兩家也算門當戶對。不過,蔣閣老之子過世了,這位替父守孝三年的蔣公子,居然在丁憂期間,與丫鬟生下了一個兒子。
柳家知道這件事后,就去定安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可是,蔣家雖然賠不是,還加了聘禮,卻始終對丫鬟和孩子的安排,沒有一個說法:
既然蔣公子喜歡,那麼就說明這個生了兒子的丫鬟,即使做不了平妻,也會是貴妾。偏偏柳家,這樣的世家大族,最是講禮法規矩的,蔣家首先破壞了規矩,柳家的姑娘自然是看不上婆家的做法。
而蔣公子還有蔣夫人護著,那麼,柳家姑娘嫁過去,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于是,柳家不愿意把閨女嫁過去了。
可是,古代的人際關系,因為各種姻親攀附,很是復雜。所以,柳家姑娘不嫁,也是一個麻煩事:
這樣一個燙手的山芋握在手里,讓柳家人坐立難安。這時,柳大人想到了自己的同門盛紘: 盛家不是世家大族,家風卻很是嚴謹。而且,盛家日益昌盛。
于是,柳家自己求上了盛家。最后,盛老太太出面,說成了婚事。而柳家,看似嫡女下嫁盛家庶子很是吃虧。但是,為了蔣柳兩家的將來,就不虧了。
對于柳氏的樣貌,明蘭曾這樣描述過: 明蘭每回看見她,就會想起高中那位嚴肅的訓導主任,戴著假發,插著珠釵的尊容。
而如蘭,則是更加夸張:
所以,風流倜儻的長楓,娶了柳氏這個丑媳婦后,他們夫妻過得水火不容:
可柳氏是世家大族出來的嫡女,怎麼會任由夫妻關系惡化。于是,在長楓被盛紘教訓時,柳氏向長楓拋來了橄欖枝:
長楓被盛紘教訓后,難過的晚飯都沒有吃,是柳氏端著宵夜去書房尋找了長楓;不知道柳氏說了什麼,長楓在柳氏懷里,哭得跟個娃娃似的。第二日,柳氏不板著臉了,長楓也搬回了柳氏的房間;柳氏把長楓的通房領了回來,長楓感念柳氏的賢惠,主動散了兩個,只留下兩個老實本分的。
所以,房媽媽說柳氏和長楓: 「跟對鴛鴦似的,正比翼雙飛呢。」
而墨蘭想讓長楓想辦法接林姨娘回來時,被長楓和柳氏拒絕后。墨蘭指責柳氏「馴夫有道」,長楓更是訓斥墨蘭:
原著中,梁晗第一次見明蘭時,雖然震驚于她的美貌。卻也覺得墨蘭是清秀佳人,不虧。
這樣一位清秀佳人,沒有PK過丑媳婦柳氏,是有原因的:
婚事:墨蘭嫁去永昌侯府,是自己算計的;柳氏嫁入盛家,是盛家人求之不得的;墨蘭為了嫁入永昌侯府,不僅豁出去了名聲,更讓親娘林氏,被關進莊子。可以說,娘家都被她得罪干凈了,婆母還不待見她。
而已經訂過婚的柳氏嫁入盛家時,盛老太太不僅愿意出面提親,還對外宣傳:
婆家支持:墨蘭嫁入永昌侯府,沒有婆家人支持,而柳氏,卻得到了盛老太太和盛紘的信任:墨蘭嫁入永昌侯府后,婆母梁夫人對墨蘭是淡淡的。甚至,吃茶閑聊時,都帶著庶出的兒媳,卻不怎麼搭理墨蘭。
而柳氏嫁入盛家后,得到了盛老太太和盛紘的百分之百的信任:
而盛老太太更是認為夫妻不和,都是長楓的錯,盛紘還拿著 ‘盛家長子必要嫡出’的家規,一氣發落了長楓屋里四個通房,都隔離到莊子里去了。
其實,梁晗和長楓很是相似,
長楓自小性情軟弱溫柔,被父親壓著學習,還時常遭到訓斥,需要一個避風港灣,「保護」他。梁晗并非紈绔子弟,不過是年紀輕,好玩樂,心又軟,易受挑撥,可骨子卻不壞,好好盯著,鼓著勁,會有出息的。可是,墨蘭卻用妾室的手段,做了正室大娘子。整日在梁府后宅爭寵斗艷,整治妾侍,牢牢拿捏夫婿,分寵,挑撥,諂媚……
而柳氏在引導夫婿上進這一方面,連明蘭都感慨: 在督促夫婿用功奮進這點上,柳氏屬于教科書般的典范案例。
嫁給盛長柏的海氏,不僅娘家給力,自己給力,夫婿更給力。可是,她嫁給長柏后,就把長柏屋里長得漂亮的女孩,先打發了。
唯一留下的羊毫,在陪長柏過夜后,還要喝下避子的湯藥,她才安心。而柳氏,則幫著長楓照顧妾室通房。
所以,長柏的子女都是嫡出,而長楓的子女,有嫡有庶。
雖然,每個女人都希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可是,在古代,能容納妾室和庶出子女的柳氏,比海氏更有大家風范。
編后語:柳氏是難得的通透女子,她不眼紅長柏能繼承家業,也不嫌棄長楓沒有長柏那般能耐威勢。甚至還說:
而且,柳氏也不是好事之人,她對嫂子海氏恭敬,對弟媳婦寬厚。更是直指小姑子墨蘭,聰明面孔笨肚腸。
其實,婚姻的經營,是靠兩個人共同努力的。而且,婚姻生活,并不適合「以貌取人」。能活得通透,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