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長蘇曾嘆息,蕭景睿生錯了地方。他這樣的人,不應該生在謝府。
多年以后,我讀《瑯琊榜》原著時,深深感受到這聲嘆息里,既有無奈,也有對這個年輕人的心疼。
在梅長蘇的謀劃里,蕭景睿是一顆無辜的棋子。然而,選擇這樣的棋子,梅長蘇的內心卻無比糾結。
因為蕭景睿,是那樣的純粹和美好,即便是梅長蘇,也自嘆不如。
為人純善的蕭景睿,不知不覺中,被命運推上棋子位置,原本,他可以不被擊打得太慘。
言豫津曾勸過他,和梅長蘇做朋友,不要過于熱辣辣,免得將來吃虧、受傷。因為梅長蘇和他們,是不一樣的人。
可當蕭景睿漸漸明白,梅長蘇與他為友、相伴入京,還有客居他家,都不那麼簡單后,依然憑著初心相待。
直到狂風驟雨襲來,經歷殘酷的身世「動蕩」,所有的平靜和幸福戛然而止,他才猛然驚醒,自己的命運,已被梅長蘇撥弄到「天翻地覆」。
所有的巨變,都會帶有重大的摧毀。在梅長蘇策劃的這場巨變里,摧毀的不僅是整個謝府,還有他和蕭景睿的這段友情。
▲拼力維護
梅長蘇,瑯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盡管名動天下,可誰都知道,梅長蘇素來低調,見過他面的人不多。
而蕭景睿,母親是皇帝之妹蒞陽長公主,父親是朝廷柱石的謝侯爺,他自己被皇帝賜國姓「蕭」,并按皇子輩取名「景」。
因身世原因,他這個兩姓之子,在京城貴公子圈中,算是風頭最盛。但論個人,他卻最低調。
他待人寬厚、為人溫雅,屬于難得的謙謙君子。對于仕途也無過多追求,只希望可以不問政事,與山水相伴。
梅長蘇與蕭景睿,因一枝寒梅而相識。之后為照顧梅長蘇養病,蕭景睿邀其客居京城自己的家中。
梅長蘇的身份,很快被人識破。隨即,便迎來了皇后的召見。
皇后和譽王是母子,譽王又正與太子爭儲,皇后要見梅長蘇,不過是他「麒麟才子」的名頭,其意途不言自明。
梅長蘇是自己的客人,更是自己的好友,蕭景睿不愿意看到朋友為難,一向謙順溫和的他,疾言厲色地回絕了謝弼的拉攏。
蕭景睿態度強硬,分毫不讓:
其實以梅長蘇的能力,他不愿意做的事,就是真的見了皇后,也未必不能應付。
梅長蘇去見皇后一面,不會有什麼損失,于謝家也只會有利。如果不去見,并因此得罪了皇后,于謝家只會有害。
蕭景睿也未必不明白這些,在利害關系和朋友為難相沖突時,他選擇了維護朋友。
蕭景睿也未必不明白這些,在利害關系和朋友為難相沖突時,他選擇了維護朋友。
有沒有能力是梅長蘇的事,但維護朋友不讓他陷入兩難,則是自己的責任。
他與梅長蘇相交,從來不是因為他的名頭,也不是因為他的能力,而是因為真心。他不管梅長蘇怎麼想,反正自己真心要這樣做。
因為珍惜才如此謹慎,去拼力維護,他雖待人親切,但對于友情,對于做人的品德,他有自己堅持的原則,而這原則,就是他的真誠。
▲坦誠不疑
梅長蘇來京的目的,蕭景睿從來沒有過懷疑,始終待他如初,一片炙熱。
言豫津提醒他,「蘇兄的心深不見底」,勸他看待梅長蘇時,只是萍水相逢、并無深交的朋友。
甚至連梅長蘇也勸他,做人不要太心實,要學言豫津灑脫點。
但蕭景睿依然故我,直到風雨欲來,在那個雪落之夜,他才明白,一切都已悄悄發生變化。
這段話,看似是他在責問,但其實是不舍。在這場紛爭里,有人要站隊,要站什麼隊,他都不關心,就像父親要殺他,他不會追究是父親的錯,還是他的錯。他只是舍不得。
既已卷入紛爭,就難免不和自己的父親對立,這樣一來,就意味著他們的關系,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
他多麼希望,他們能回到從前,他仰慕他才華卓絕,他以為他和自己志趣相投,也不為名利所累。
蕭景睿看不清,他也不想看清,他試圖勸梅長蘇放棄卷入紛爭,重新做回自由自在的人。
可這個世上,哪有完全自由自在的人啊!只要一個人有感情、有欲望,他就永遠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
雪夜之后,風云層層變幻,很多人對梅長蘇,在態度上都起了變化。唯有蕭景睿是例外。
蕭景睿徹底不在意迷局了,對于梅長蘇和父親的對立,他不關心立場和對錯,他的態度,看起來平和而又憂傷。
他仍然對蘇兄坦誠不疑,蘇兄問他什麼,他都據實而答,他從沒有想過,或許蘇兄另有目的和用意。
他不想反抗父親,也不想改變梅長蘇,更不想放棄和梅長蘇的友情。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方式,交他自己的朋友。
梅長蘇和謝玉的對立,說明他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但他們的選擇里,顯然沒有顧及到蕭景睿。可蕭景睿的選擇里,卻顯然沒有放棄他們。
▲無怨、無恨
既然是棋子,那就注定了要被舍棄。棋子被舍棄的那一天,也是棋子被迫經歷命運擊打,最殘忍的時刻。
蕭景睿的生日會,因為梅長蘇的要來,他的重視度翻了幾倍。并且,怕攪擾晚宴的「雅致素淡」,還提前打發了自己的酒肉朋友。
蘇兄能來參加生日會,他感到意外和高興。他心里暗暗地準備,要盡自己所能護到蘇兄周全。
然而,這唯一一次有梅長蘇的生日宴,竟成了他此生最大的痛。
一切都天翻地覆了。他愛著的,又愛著他的,他的兩家父母,那一群兄弟姐妹,他二十多年來所擁有的一切,突然都只是幻影和泡沫。
所有的摧毀,都離不開那個助推手——梅長蘇。他終于明白,蘇兄只能是「蘇先生」。
命運何等殘酷,僅僅旦夕之間,周圍已人事全非,既然一切都變了,不愿意變的蕭景睿,又如何不變?
梅長蘇問他: 「景睿,妳為什麼不恨我?」
他雖然難過,但別人的選擇,他無法強求。人總有取舍,別人取了自己重要的東西,
而舍棄了他,他能恨別人的選擇嗎?
再說他那樣的身世,終有一天會被人掀開,就算不是梅長蘇,也會是別人。所謂命運如此,怨不得別人。
至于誠心被辜負,其實也沒什麼好后悔的。他本就沒有指望什麼,只是因為他想要這樣做,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看來言豫津說得對,他們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他們之間有太多的不對等,缺乏作為朋友的基礎。
但他們之間并沒有血海深仇,只不過添了一些心結。所以目前階段,無恨、無悔,已經是他們最好的結局了。
雖然兩人已走到這一步,但他們之間的情義沒有斷。
梅長蘇前來為蕭景睿送行,其實是出于擔憂,他擔心自己毀了他的赤誠之心,毀了這個孩子的美好。
但這時候的蕭景睿已經釋懷了。他沒有被重創壓垮,變得一蹶不振,也沒有被仇恨奪走初心,他的美好完整無損。
梅長蘇辜負了他的情義,但他沒有辜負梅長蘇的期望。他在最后,還是保留了對梅長蘇的情義,這還是他的選擇。
梅長蘇曾感慨,如果天下的人都像蕭景睿這樣,那麼這個世間也許可以美好許多。
為了匡扶正義,為了不讓天下落入丑惡的人手中,為了維護世間更多的美好,他無法避免不傷及無辜。但凡還有其它的選擇,他不會忍痛犧牲蕭景睿。
再者,有些事情看似平靜,實則隱患很大。如果不是梅長蘇狠心摘掉蕭景睿和謝玉的關系,只怕將來蕭景睿被謝玉連累得更多。
所以,有些事情看似是壞事,實際上也是好事。蕭景睿經此一難后,雖然變得成熟、通透,但他的赤誠和初心沒有變,他依然選擇了美好。
我想,他今后的路一定會比之前明朗,獲取幸福的機會也會更多。
台灣作家黃于洋在《路過》里寫: 聚散離合終有時,歷來煙雨不由人。
生命的來來往往、聚散離合,都是世間的常態。于蕭景睿和梅長蘇而言,雖然可惜了一段溫暖的時光,但經過歲月的沉淀后,也許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很多選擇都是對的。
對于劇外的我們而言,我相信每個人的初心都是美好的,都該值得被珍惜和期待。
只是在面對世事無常時,對于怎樣安放自己的初心,怎樣做出最好的選擇,這的確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但不管怎麼選擇,我們都應先好好想想,我們最初想要活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