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還一報,《知否》原著中嘉成縣主竟是這樣死的!

张希宁 2023/01/10 檢舉 我要評論

發現沒,我們好像看了《知否》的刪減版。原著中有一幕非常暗黑,那就是嘉城縣主母女倆的死因。

一場馬球會上,齊衡大放異彩,這讓嘉成縣主和榮飛燕對他一見傾心。但最先提出結親意愿的其實是榮家,只是他們一家子都是泥瓦匠出身,不堪說的,這才讓平寧郡主拖延了好久。

後來嘉城縣主的母親邕王妃也來說親,平寧郡主推脫不過,只好說了實話。劇中一場致命的鰲山燈會,開啟了榮飛燕的生命終結。

其實邕王一家不過是想壞了榮飛燕的名聲,叫她不能在京城立足,誰知道中間出了岔子。而榮飛燕上吊也是家人默許的,因為只有她自盡了,才算保全了全家其他姑娘的清譽。

趕狗入窮巷,必遭反噬,榮飛燕的死便是仇恨的火種。死了親妹妹的小榮妃自然不會罷休,眼看著官家一天不如一天,榮家不如聯合了困境中的四王爺。

和劇中一樣,小榮妃做了內應,發難前她們宣召了一些武將之家的女眷進宮為質。

兵變后,榮飛燕的哥哥榮顯闖宮,當著眾人的面拉走了邕王妃和嘉成縣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被榮顯拿捏在手里的嘉城縣主母女倆,落了個比她妹妹更慘的下場。

看著三個蘭走出門口,長柏這才和家長們說,但他吞吞吐吐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想想當時看見尸體的兵丁那麼多,事情也保密不了了,便簡短說道:是凌辱致死。

一報還一報,嘉城縣主一家的自作孽,也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清白。空氣似乎突然停滯了,瞬間的寒氣擊中了三個蘭的心口,如蘭和墨蘭嚇的臉色慘白,捂住嘴巴不敢相信,明蘭看不見屋內情景,想必也是人人驚惶的。

明蘭一手拉著一個姐姐,輕輕轉身走開了,走了一半,墨蘭便捂著嘴,輕輕哭起來,到底是一起喝過茶說過話的女孩,幾個月前還那樣鮮艷明媚的兩個青春的生命,如今都死于非命了。

這場戲中明蘭的眼神殺暗示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明蘭結婚后,一直不受婆母待見,也被康姨媽記恨。可小秦氏是暗著搞事,而康姨媽是明著壞,眼看自己的妹妹王若弗指望不上,就自己找上門來。

其實明蘭和康姨媽本來就沒有過多的交集,要說矛盾那更沒有了。只是康姨媽看到明蘭嫁得好,也過得好心里就不平衡了。

康姨媽的主動攀附可讓小秦氏稱心如意了,表面上假裝的和善可以繼續維持,而背地里對明蘭的算計也有了接著實施的幫手。這樣兩個蛇鼠一窩的人,也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康姨媽不僅壞還傻,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自己被小秦氏利用了。這天康姨媽又來府里串門,可婆婆小秦氏故意趁著明蘭懷孕,顧二不在家,就讓她來請安。其實請安是假,續上和康姨媽的導火線才是真。

明蘭一來,康姨媽的炸藥包就被點燃了,先是顧著和小秦氏說話,不讓明蘭坐下。眼看著明蘭坐下后,立馬又說祖母教育失敗,說我可以,說我祖母那就是找死了。明蘭不是真的小白兔,也根本不怕康姨媽這種小人,直接開懟。

後來明蘭要走了,康姨媽又攀扯上了常嬤嬤,總之逮住一個咬一個,這樣沒完沒了的,明蘭啥話沒說,直接遞給她倆一個眼神,可以看出來明蘭想刀人的心,也是全局我最愛的鏡頭了。

這是明蘭對小秦氏的警告,也是正式開戰的意思。既然你不收手,那我也就不必再把你當婆婆供著了。而一旁的康姨媽,說著最狠的話,卻也被明蘭這個眼神殺看的虛心了。

說到底,這還是侯府的內宅之事,康姨媽就是仗勢欺人,自然無話可說。可再看小秦氏這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充滿了陰毒,也仿佛在說著一切才剛剛開始。

其實明蘭真的是很少發脾氣,一直都是謹言守拙的,這次的霸氣回應,可見真的是忍夠了。

被四大爺扒拉到一邊的玉如意,居然是宜修的癢癢撓??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玉如意的身影。玉如意除了玉,材料多以竹、骨、銅、獸角、石、竹、珊瑚及金屬為主,形狀也是各式各樣,有靈芝形、心形、云朵形等。

這些玉如意除了有最基本的觀賞和珍藏價值,它的另外一種隱藏作用居然是能撓癢癢,其中手指形的最具這種價值,取其名曰:盡如人意。

假如《甄嬛傳》里宜搜拿著它撓撓背,這辣眼的畫面,我還真是不敢想象呢。

玉如意最初是一種撓癢癢的工具,在南方被人稱之為「不求人」,北方人則叫作「老頭樂」。那什麼時候玉如意也成了身份的象征呢?清朝如意從民間轉向宮廷,成了大臣敬獻皇帝的貢物,也是皇帝為宮女的晉升及選妃的珍貴禮品。

所以在《如懿傳》中,弘歷選福晉的時候,本來要送給瑯嬅的玉如意,又送給了青櫻。所以如意還是皇帝選后的信物和憑證,也是帝后賞賜大臣親信的禮品,就連外國的一些使者有時也能得到皇帝饋贈的如意。

其實歷代皇帝也好如意,這從清宮的檔案乃至皇家的詩畫中都可以看到。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嬪生日、節日及喜慶佳日,大臣們都要向皇帝后妃等敬獻如意。

最有趣的是有位大臣一次進獻了「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為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

甚至有的大臣為了加官得寵,也進貢珍奇的如意等。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中,就保存有進貢者題款的如意。據說:慈禧太后在六十壽辰時,在收受壽禮時,僅如意這項就收到了珍貴的精品八十件。

如意如意,也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的美好寓意。所以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她結婚的時候陪嫁品數不勝數,玉如意就是其中之一,這也是顧廷燁所剩不多的亡母遺物了。

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用的的朝笏。

如意就包括了這兩種用途。如意也是文人雅士的所喜愛之物,吟詩詠賦時,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用,清雅悠閑之時還可以隨身帶之玩賞。如意還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

別看玉如意這麼一個物件,功能可不少啊。先是被當做癢癢撓,後來又是選后的象征,甚至還可以當做朝笏和跳舞的工具,一物多用,果然是個好東西。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