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再刷《甄嬛傳》,讓我很意外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會覺得果郡王身上有一種油膩感。
私以為,首先是演員的問題,演員的表現力太差了。
從整部劇的走向和設定來看,果郡王是一個文武雙全、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富貴王爺,他的審美力、情志意趣應該是高級且豐富的,與此同時,因為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壓抑,他又有隱忍的一面。
但是,果郡王這個演員沒有表現出這種人物層次,說直白一些,這麼多遍甄嬛傳看下來,就才華這塊,我對皇帝的才華情志的印象比果郡王深刻多了,比如皇帝對品茶釀酒的情趣、對樂器的審美和研究等等。
其次,角色沒有變,變化的是觀眾的價值觀判斷。
說實話,十年前看《甄嬛傳》時,就覺得果郡王是個風度翩翩的好男人,尤其是他對甄嬛的深情和守護。
如今再看,會覺得果郡王這個人的暖男人設有點經不起推敲。
果郡王心里很清楚浣碧對他的愛慕心思,尤其是他想撮合浣碧和阿晉在一起時,浣碧那麼強烈的反應,以及加上浣碧不間斷地對他的種種示意。可是,果郡王對此事的處理方式是白不提黑不提。
而且,和甄嬛在一起后,他還特意稱贊浣碧:「浣碧愛穿碧色的衣服,簪上一朵紅杜鵑,真好看!」
不是不能接受果郡王稱贊浣碧,而是他稱贊浣碧的這個點,「說浣碧真好看」不合適。話說「女為悅己者容」,果郡王在明知道浣碧對他有仰慕心意的情況下,還故意從這個方向去稱贊她,就是不懂得避嫌。
要知道,即便是親姐妹也無法共侍一夫,宜修和純元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且,果郡王不僅夸浣碧好看,他也夸葉瀾依好看。
有個小細節:
果郡王和葉瀾依第一次見面,恰逢葉瀾依要出宮,因為皇帝大病初愈,太后不讓表演馴馬節目了。
果郡王聽罷,對葉瀾依說了這樣一番話:
「這皇上的病啊,才剛好,看到妳呀,必定要驚艷,太后這懿旨果然是為了皇上好。」果郡王說完這句還不忘壞笑一番,這真的很油膩啊。。。。
葉瀾依聽罷有些不高興,說果郡王這樣嘴壞。
果郡王解釋說:「不是嘴壞,是妳穿這青色的衣裳啊,真好看!」不得不說,為了夸贊葉瀾依好看,果郡王是很懂鋪墊的話術的。
結果就是葉瀾依被哄的很開心,畢竟皇帝都要被她驚艷的。
很多觀眾說果郡王不懂邊界感,對誰都好,是中央空調。其實,我不這麼認為,我不覺得果郡王是中央空調。
我看到的是, 果郡王是一個很了解自身優勢,也很會運用的人,他很聰明,太知道自己討女人喜歡了,所以他很懂得運用自己和女性之間的這種微妙的優勢去處理人際關系。
另外,有個細節細思極恐。
果郡王安慰做了答應的葉瀾依:「妳還記得那一年嗎?妳高熱垂危的事」。
葉瀾依回答說:「記得,那是七年前,我病得快要死了,沒有人理會像我這樣卑賤的奴婢,是王爺無意中見到了我,讓太醫救了我。」
根據兩人的對話,可以看出,是葉瀾依高熱垂死之際,果郡王救了她。
眾所周知,甄嬛也是發高燒從甘露寺搬去凌云峰,在生命垂死掙扎之際,是果郡王把甄嬛帶回清涼台,并幫甄嬛降溫,請來溫太醫救治。
而果郡王正是趁甄嬛高熱生病,在冰天雪地里凍透了自己給甄嬛降溫,從而贏得甄嬛好感的。
細思極恐的是,果郡王對葉瀾依也是相同的路數。
所以,我說果郡王很聰明,他不是拎不清,不是對異性的邊界感不強,而是因為他很懂得在女性面前討喜,很懂得收攏異性對他的好感和支持。
從這個維度來看,在[兩.性]關系的處理上,果郡王很可能有他自己的圖謀。但是鄭曉龍導演說《甄嬛傳》當年剪掉了14集,答案或許就在那被剪掉的14集里面吧。
雖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不過若是果郡王真的有啥圖謀,這個宮斗劇就更精彩更高級了,這把劇引向了一個更悲劇色彩的方向:名利場里沒有真正的贏家,每個人都算計別人也被別人算計,包括女主甄嬛。
最后,果郡王顯得油膩,不討喜的一點,是因為果郡王身上有一種令人無力的脆弱感。
名利場里,弱是一種原罪。皇帝同樣花心,喜歡那麼多女人,但是因為他有強烈的掌控感,他雖然薄情寡義,但是他現實且明確。
果郡王則不是,他渴望有所突破,但他又脆弱,他勸甄嬛不要回到后宮的高墻中苦苦經營,他鼓勵甄嬛和他一起追求快樂和自由,但是他又沒有帶著甄嬛追求快樂和自由的能力。
他就像《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歐陽萸一樣:
「在精神上他是一個永遠的造反者,在心靈上他懦弱遷就,巴望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平等的一份眷顧……他愛的是黛玉、安娜、卡列尼娜、馬絲洛娃,她們全是他的悲劇英雄,是美麗的烈士。「
甄嬛對于果郡王來說,也是一個悲劇英雄,一個美麗的烈士,他想對甄嬛扮演拯救和憐憫者的角色,但現實條件和他自身實力都不允許,他的堅持就變成了一種逞強。
而且,在甄嬛這種強者的襯托下,這種脆弱讓果郡王成為了一個全無用處的好人。男人的無力感,加上逞強,就是油膩。
不過從這一點來看,也很好地詮釋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宿命,縱然是真正的愛情又能怎樣呢?愛情太脆弱,又很短命,它是奢侈品,經不起消耗,更經不起生活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