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漆的暮色已沉,暖黃色的燭光在昏暗的室內輕輕搖曳,一襲白凈睡衣的盛明蘭坐在床上,雙手撐著邊沿兒,用腳扒拉著銅盆里的水,嘩啦啦直響。
這時,貼身女使丹橘半蹲在明蘭對面,告訴她,盛家三哥兒長楓又收了一個妾。
明蘭連頭都沒抬,覺得這事兒和自己無關。
丹橘頓了頓,提醒明蘭,長楓大娘子主動為他找小妾,那是無奈之舉,因為有了身孕,可是明蘭還沒動靜,為何要替顧廷燁置辦小妾呢?
明蘭一邊拉扯被子,把自己蓋嚴實,一邊告訴丹橘,妾室來源通常分三種,要麼是外面聘的,要麼是旁人送的,要麼是家里養的。
如今,顧家姑老太太當眾塞過來一個小妾,如果自己回絕就是善妒,回頭還是要顧廷燁去和長輩纏斗,而顧廷燁對自己千依百順,朝堂事務又繁雜,她不想他再為此事煩惱。
「話雖如此,可是姑娘你今后若有了身子,豈不是還要再收?我知道姑娘心里不快,可若真到了那個時候,與其弄一些不知根底的人,姑娘倒不如讓咱自己人過去。」
主仆二人的聊天進行到這里,給顧廷燁納妾的事還沒討論出個所以然,可是觀眾卻從中窺探出了另一個結論:
丹橘對顧廷燁起了歪心思,想要做他的小妾,背叛視她為心腹的盛明蘭!
而更為湊巧的是,這場談話結束后不久,盛明蘭就把丹橘遠嫁出去了,而且嫁的是個普普通通的平頭百姓,沒錢沒權,也沒有眾人眼里的尊貴體面。
這,似乎更是坐實了觀眾的推測。
然而,趁著過年假期再刷一遍《知否》后,太多細節和事實,證明我們冤枉了丹橘,也冤枉了明蘭,更是誤解了她們的主仆情深。
1、丹橘不會為人妾室。
明蘭曾經和賀家哥哥的姨母,也就是曹錦秀母親,有過一段對話。
曹姨母想要把女兒塞過來做小妾,明蘭問,那以后曹姨母來家里,是按照妾室的母親對待?還是按照親戚對待?
若是親戚,自然是好生款待。若是妾室的母親,那就要看當家主母的意思了。高興了賞一頓茶飯,不高興了大棒子打出去也是合情合理的。
曹姨母當即跳起腳來,一手叉腰,一手指著明蘭鼻子破口大罵。
然而,明蘭說的的確是實情。
古代妾室的地位非常低,就是主人家的奴婢,當家主母有隨意處置的權利,就像大娘子王若弗所言,可以找個人牙子發賣的。
所以, 但凡不是走投無路,沒有誰會愿意做妾。
而且, 盛家和康家給丹橘提供了足夠多的反面教材:
被人陷害一尸兩命的衛小娘,囂張陰險但最終慘死的林小娘,被主母逼迫差點丟掉性命卻無力反抗的妾室女康兆兒……
親眼目睹并見證了這些活生生的悲劇案例,丹橘怎麼可能會為自己選一條如此兇險的妾室之路呢?
再者,明蘭從小就被祖母教導,雖為女子但要讀書知事理,學會管家識人之本領,成為獨立、自主、堅強、不依賴男人的女性,丹橘從小和明蘭一起長大,耳濡目染,豈會茍且為妾?
2、丹橘有意中人且兩情相悅。
一日,明蘭當著丹橘的面,提及她的大表兄。
丹橘氣鼓鼓地嘟囔,自己不想聽,也不想嫁,要陪著明蘭一輩子,還嫌棄明蘭不害臊,沒個當家主母的樣子。
明蘭見狀,忍不住嗤嗤地笑起來,佯裝說給小桃聽。
「崔媽媽說了,丹橘這表兄極能干又能料理田莊,又能照看鋪子,家里人口簡單,還沾親帶故。崔媽媽還跟四鄰打聽過了,說這一家人,都是挺通情達理的。」
「這,就算人家是好,咱們也不能盲婚啞嫁啊!」小桃偷偷瞥向屋角洗帕子的丹橘,笑意盈盈地回應明蘭。
「嗯,丹橘這表兄比她大四歲,按理說早就應該成婚了,怎麼會耽誤到這個時候呢?你猜這是為什麼?」明蘭故意問。
「我猜,多半和石頭一樣,丑兮兮的沒人要!」
小桃的話音剛落,丹橘急急地轉過頭怒懟,「我表兄你不是沒見過,」然后瞪了一眼小桃,繼而一邊回轉身,一邊丟了句:「丑什麼丑!」
就這一句話,丹橘便把女兒家的小心思暴露無疑。
明明想知道大表兄的消息,卻裝作漠不關心,如果有人當面提及,還要生氣。看似在洗帕子,實則是在偷聽。但凡有人說大表兄的不好,立馬跳出來反駁維護。
而這位大表兄,自從第一次見丹橘,便對她心生愛慕,為了等她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敢違拗,遲遲不肯議親,直到有了丹橘可以從盛家出去的消息才肯。
所以, 丹橘有青梅竹馬的意中人,是不會無端惦記顧廷燁的。
3、丹橘對明蘭赤膽忠心,才會提醒她納妾。
明蘭和顧廷燁新婚第一日,婆婆小秦氏就攛掇四房、五房,給他們小兩口塞過來一個小妾紅綃。
沒隔多少時日,顧廷燁的姑母又攔住明蘭,強行丟過來一個小妾鳳仙。
丹橘見此狀,主動和明蘭提起了納妾的事兒,還建議明蘭與其用一個不知底細的外人,不如選自己院子里的女使。
丹橘明知道提到小妾的事,會讓明蘭心里不高興,但她依然說了,因為這事不僅目前困擾了盛明蘭,將來也是盛明蘭要解決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如果丹橘真是心里有鬼的姑娘,會蠢到自己往槍口上撞嗎?
要知道,「妾」這個話題,在盛家那都是痛苦的代名詞,盛家祖父輩、盛紘都是寵妾滅妻的代表,而明蘭的母親、祖母都是深受其害。
丹橘若是會耍心思的姑娘,自然會避開明蘭最忌諱的話頭。因為她不說,啥也不會損失,一等女使的榮寵依舊在。說了,可能惹禍上身。
正因為這姑娘太赤膽忠心,不怕被冤枉,才敢冒這得罪明蘭的風險,那是真的在為明蘭考慮啊。
而且,丹橘向明蘭建議從身邊的女使里頭選小妾,客觀而言,是有朝一日明蘭不得不給顧廷燁納妾時,人源的最佳來處。
1、劇情的需要。
大街上熙熙攘攘,一身粉紫衣的墨蘭晃著慵懶的身姿,坐在回娘家的馬車上,身旁是她的貼身女使。
「聽說前日里,大姑娘和五姑娘都在顧家,待到了黃昏才走。」女使對墨蘭說。
「就為了送一個下人出嫁?」墨蘭一臉詫異。
「嗯。」女使的臉上,掠過一陣羨慕。
「一個下人出門子,一個侯爵夫人,兩個貴眷去送嫁,說出來你信嗎?」墨蘭鼻子里哼哼著,一副不可置信的語氣。
后來,墨蘭的貼身女使到了外放的年齡,墨蘭不僅拘著她們,還直言只要自己不同意,她們就只能永遠留在梁家伺候。結果,女使們背叛了她,做了墨蘭老公梁六郎的屋里人。
丹橘出嫁當日,如蘭看見明蘭淚流不止,忍不住說:
「你素日對女使們那麼好,丹橘看到你那麼難受,就應該自請留下。你可以給她找一個有出息的管家,這也是恩典啊。」
看見沒?
在如蘭眼里,即便是貼身女使,當她挨打的時候主人可以撲上前護著,但 終究還是當她們是仆人,配個管家就是恩典。
而墨蘭,對貼身女使平日里非打即罵。云栽和露種,因為她和梁六郎私會被牽連打死,墨蘭從未替她們求情。 這些人,在墨蘭眼里恐怕連個人都不算。
對比之下,明蘭不僅為丹橘親自操辦婚事,還讓崔媽媽不辭辛勞地去幫她確認夫家,從大表兄的人品、能力、樣貌,家里人的品性,鄰居的口碑等等多方面打探。她是把貼身女使當姐妹,才這麼費功夫為她們籌謀幸福。
所以,明蘭遠嫁丹橘,就是為了和墨蘭、如蘭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她對丹橘是真心好。
2、明蘭視丹橘為心腹,對她的信任和愛護,和小桃不分伯仲。
墨蘭被激怒,跑到暮蒼齋用瓷片刮花明蘭的臉,被盛紘罰跪祠堂,正式拉開了她向林小娘復仇的序幕。
而丹橘,便是盛明蘭派出去,故意用言語奚落嘲笑墨蘭,引誘墨蘭犯事的人。
想想看, 明蘭為了替母親衛小娘和未出世的弟弟報仇,在設計引誘林小娘和墨蘭犯下永世不得翻身的大錯時, 連最親近的祖母都是嚴嚴密密地瞞著,卻唯獨讓丹橘和小桃參與了整個計劃,做了她的幫手。
足見明蘭對丹橘有多信任!
明蘭昔日懟盛紘為父寡情,坦言別人對自己的好,她會牢牢記住,好好報答。而 丹橘和小桃和她有一起長大的情分,明蘭始終念著這份恩義。
所以,丹橘上了花轎離去,華蘭對明蘭說,她身邊那麼多女使,如果各個出嫁都這麼操辦,哪吃得消。
明蘭用帕子擦拭著臉上的淚,笑了笑回應,「也就丹橘跟小桃了,她倆從小跟著我,只要能嫁得好好的,我也就安心了。」
因為愛護這兩個姑娘,明蘭不僅在婚姻大事上為她們考慮周全,不像墨蘭和如蘭,把她們當物件隨意配個小廝,而是替她們找到情投意合且能干的伴侶。 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也能隨時惦念著她倆。
顧廷燁特意給明蘭帶的點心,明蘭原本因為傷心事哭得稀里嘩啦,卻一邊哽咽著說,「丹橘和小桃最愛吃,我給她們留著。」一邊把食盒打包收好。
而這樣的細節,在她們主仆身上可謂不勝枚舉。
3、明蘭如此智慧,會識人。
盛明蘭的聰慧,自然是不用多說。
如果丹橘是個會動歪心思的人,這十幾年朝夕相處,明蘭豈會識別不出?
原著里,明蘭身邊的女使綠枝,還真是動了做顧廷燁小妾的念頭,明蘭不動聲色地就把她打發了。
無論是入住暮蒼齋做管家,還是入住澄園做顧侯大娘子,明蘭做的第一件大事都是甄別人,她說「先把人整清楚了,接下來才好做事。」
也就是說,對于盛明蘭而言,識人那是最最基本的功課。所以,她身邊的丹橘和小桃,能近身伺候,說明是過了人品這一關的。
況且,丹橘是盛老太太把關,親自挑選的,這又是一重保險。
如果說《知否》讓我流淚最多的,是明蘭救祖母的那場戲,那麼丹橘拜別明蘭,便僅次于它。
明蘭從栗色的小木盒里拿出丹橘的身契,在蠟燭上點燃燒了,然后把府里已經辦妥的戶籍遞給她,并告訴她以后就脫了賤籍,是平頭的良民了,叮囑她要好好的。
此時的侯府,張燈結彩,一襲正室綠衣的丹橘金釵銀簪,淚眼婆娑地回憶起了往事,說小時候的明蘭,最愛吃玫瑰酥餅,還總愛坐在廊前的柱欄上看書。
明蘭笑著回應,丹橘怕她掉下去,連夜用碎布做了個布兜子,系在欄桿上。結果,兜子不牢,裂開了,明蘭摔了一大跤。
后來,房媽媽批評丹橘,在姑娘坐得不穩當的時候,不但不勸著,還凈出餿主意,說要罰丹橘。
再后來,明蘭骨頭摔疼,在床上躺了三天,丹橘就在床前哭了三天。結果,明蘭好了,丹橘又倒下了。
此后,明蘭便答應丹橘,再也不吊欄桿了。丹橘還讓明蘭拉鉤作保呢。
聊著聊著,大家都笑了。
可是隨即,丹橘泣不成聲地一句「姑娘,我是真舍不得你。」,瞬間便讓所有人破防,連同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頃刻間淚奔……
人世間最美好的情誼,大概就是這般了:你陪我長大,我送你出嫁。
亦如盛明蘭所言:你不辜負我,我也不能辜負你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