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以退為進反壓皇后親妹小沈氏的鄭大夫人,才是個狠角色

小九 2022/12/20 檢舉 我要評論

《知否》里的房媽媽曾說過:「女人這一輩子想要活得好,不過是一命二運三本事,三者只要占其二,便可一生順遂。」

小沈氏是自小父母雙亡,被哥哥姐姐照顧著長大。后來,因姐夫運氣好被先帝封為太子,沒過多久便成為當朝新帝。

小沈氏跟著姐姐沾了光,成為皇親貴族,可謂是被幸運女神光顧。

舉家搬遷到汴京后,皇帝做主替小沈氏尋了門好親事,嫁給忠敬侯的嫡次子。

按理說,小沈氏有姐姐皇后的撐腰,婚后日子過得逍遙自在才對。

可小沈氏在侯府的日子過得相當壓抑,而這一切源于她的想靠娘家勢力強壓婆家。沒曾想,大嫂鄭大夫人給了她一個大大的下馬威,讓她從此不敢再借勢壓人。

01鄭大夫人「可怕」的出身

鄭大夫人出身德高望重的宿族世家,素有美名,先祖中有人配享太廟,忠烈祠里供著她家的祖叔伯父,全國的貞節牌坊叫她家占了一成。

英國公之女張氏在汴京是數一數二的高門貴女,但與鄭大夫人相比,張氏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古代,文臣武將之間是有差距的,朝廷向來是重文輕武。可鄭大夫人娘家不僅有忠烈武將,還有配享太廟的文臣。由此可見,鄭大夫人娘家在京都的名聲有多大。

名聲這玩意兒雖不值錢,但日積月累卻能成為一股勢力,它能自成輿論,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就像白蓮花小秦氏,在京都貴婦圈持有賢德的美名,但凡她拉著臉、掩著面申述兩句,就有不少官眷貴婦站出來替她說話。

當初,張氏就是聽信了小秦氏挑唆,才在侯府喜宴上挑釁明蘭,為的是替小秦氏出氣。

而鄭大夫人不僅娘家的名聲盛大,在婆家也頗有賢名。

自從嫁入鄭家后,鄭大夫人孝敬公婆,撫養幼弟,也就是與顧廷燁相交甚好的小鄭將軍。

鄭老夫人體弱多病,從鄭大夫人嫁到鄭家后,管家權一概交給長媳打理。

十幾年來,她勤勤懇懇操持家務,生兒育女,闔家和美。全家老少,無一不滿意,無一不敬重。

然而,小沈氏嫁到鄭家后,覺得大嫂鄭大夫人過于嚴苛,便想著有皇后姐姐撐腰,于是進攻告狀,盼著皇家出面,殺殺長嫂的威風,好讓她過得舒坦些。

不料,小沈氏還沒等來皇后姐姐的撐腰,卻「收獲」了一大波罵名。

先來看看鄭大夫人的做法:

小沈氏才在皇后姐姐跟前哭訴完,皇后都沒想好怎麼跟鄭大夫人說。

鄭大夫人卻跪在鄭老太太面前,言道「妾身卑微,不足為沈氏長嫂」,自請下堂歸去。

七老八十的鄭老夫人被嚇得散了一半魂魄,十幾年婆媳,情誼非同一般,且不說長媳聰明能干,放眼汴京都沒幾個人及。

于是,鄭老夫人挺著病弱不堪的身子,披掛上全副誥命穿戴,去宮里請罪討饒。一時間,輿論倒向鄭大夫人。

不管是娘家的威望,還是嫁到鄭家后的賢名,鄭大夫人都名聲在外。

而小沈氏進門沒兩天,就逼得這樣一位賢名淑德的嫂子在夫家待不下去,簡直令人發指。

沈家外戚位置還沒坐穩,就敢這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他日必為大禍。

沒兩天,眾人紛紛指責小沈氏,朝中還言官御史上奏彈劾折子,狀告小沈氏以勢壓人,嚇得沈家連連道歉。

不得不說,鄭大夫人這招「以退為進」用得很妙。

一個聰明的女人懂得判斷形式,當看到局勢對自己不利時,絕不會硬碰硬,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

相反,他們懂得先某東而后動,短暫的退讓并不等于失敗,而是積攢能量,等待更好的時機。

所以,遇到強大的勢力,得知自己無法抵抗時,最穩妥的方法就是以退為進,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機會。

02小沈氏借勢壓人,反被教訓

小沈氏向皇后投訴鄭大夫人,這件事本來是家世,但耐不住鄭大夫人娘家、婆家的名聲甚遠。很快就鬧到了朝廷,朝中有人遞折子彈劾小沈氏。

皇宮中以慶寧大長公主為首的皇族女眷也頗為不悅,她們公主、郡主等天潢貴胄都不敢輕辱夫家妯娌,小沈氏不過是皇后的妹妹竟如此跋扈。

幸好皇帝的心腹大臣反應迅速,皇帝行事也快,當即找來皇后談了一番話,也不是勸還是責斥,很快皇后宣鄭家女眷進宮,搶在太后發難前,把自家妹妹狠訓了一頓。

緊接著,皇后又指派了兩位教養嬤嬤過去力行約束,最后還和顏悅色地撫慰了鄭家婆媳一番,賞賜了不少東西,這事才算平息鄭大夫人心中的怒火。

不過,小沈氏就慘了,因為小小地告了個狀,皇后訓完,兄長沈國舅訓,沈國舅訓完,太后接著訓。

回到婆家后,公婆臉色難看是必然的,就連丈夫小鄭將軍也不痛快,連連向長兄長嫂賠罪。一番折騰下來,小沈氏總算老實了。

鄭大夫人借助輿論壓力,狠狠給了小沈氏一個教訓,告訴她:權勢雖然令人懼怕,但只要身正就不怕影子斜。

從側面也讓小沈氏明白,鄭大夫人不是個任人揉搓的面團。要想借勢壓人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自己得先占理,否則只有被人拿捏的份。

其實,鄭大夫人也沒怎麼苛待小沈氏,既沒要她立規矩,也沒擠兌或冷嘲熱諷,不過是攔著不讓小沈氏拋頭露面,不叫她纏著小鄭將軍到外頭玩。

而且還時不時提點小沈氏應酬禮節,不叫她言行舉止出錯,免得外頭鬧笑話。比起一般豪門里的面和心不和,或勾心斗角,或冷眼看笑話的妯娌強多了。

但小沈氏是小地方出來的人,受不了那麼多繁瑣的規矩,總想過得自由自在些,便借皇后姐姐的勢力壓人。殊不知,自己規矩沒做足,反被人捏住把柄。

就像原著里,明蘭所說:「 小沈氏既想享受京城的繁華富庶,又想自在不受約束...吃得咸魚抵得渴,你受下富貴榮華,就得熬得住麻煩。」

做人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一個人不可能做到「既要又要還要」,兩全其美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果想不明白這點,那麼一輩子都只能在不斷盲目追逐中,痛苦地活下去。

但如果你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知道自己能付出怎樣的代價,便不會盲目追求。反之,你的心再也不會被束縛。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