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看到甄嬛一連7日被皇上召幸,才懂華妃為何推眉莊入水

古月 2022/08/09 檢舉 我要評論

皇上對甄嬛愛不釋手,甄嬛喜不自勝。原著中這樣寫道:

七夜,一連七夜,鳳鸞春恩車如時停留在棠梨宮門前,載著我去往儀元殿東室。皇上待我極是溫柔,用那樣溫和的眼神看我,仿若凝了一池太液春水,清晰地倒映出我的影子。龍涎香細細,似乎要透進骨髓肌理中去。

要知道,連續召幸七日是從未有過的事,即便是沖冠六宮的華妃,當年也只是被皇上連續召幸了三日而已。

賜浴泉露池

甄嬛侍寢有別于其他嬪妃。

其他新晉的小主,都是沐浴完后,被凈身房的奴才抬到皇上寢殿,而甄嬛侍寢,是被皇上邀約去泉露池。此等待遇,除了皇后,當年也只有華妃享受過。

所以,在甄嬛侍寢當晚,整個后宮,最傷心的就是華妃。因為,華妃曾經的獨寵已變成了過去式,而占據她位置的正是甄嬛,從那一刻起,華妃內心就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針對甄嬛。

在這后宮中,皇上對女人的恩寵是對她身份地位的加持,可同時也是也是她面臨深淵的開始。

對于這一點,甄嬛心知肚明。

甄嬛沐浴完后準備侍寢之時,在槿汐退去她的身邊后,剩下她和皇上兩個人,她突然之間變得顫顫巍巍。

早就習慣了男歡女愛的皇上,看到此情此景,反而甚是高興,仿若看到了一位害羞的小媳婦兒。

皇上問甄嬛,是不是害怕。

甄嬛道:不怕。

皇上安慰道: 向來嬪妃第一次侍寢,都是害怕的,這很正常。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安陵容第一次侍寢,因為害怕而驚顫,結果惹得龍顏大怒,皇上對安陵容說「朕不喜歡強人所難」,最后讓人將安陵容抬了回去,換成了余鶯兒侍寢。

既然皇上早就知道嬪妃第一次侍寢會害怕這個現象,那為何對安陵容卻沒有包容和寬解,直接退了貨。

而面對第一次侍寢同樣惶恐的甄嬛,皇上卻能做到細心的為她排解恐慌,從而順利地進入到魚水之歡的境地。

可見,男人愛你時,你怎樣都好,哪怕是羞澀,是恐慌,在他看來,都是可愛的;男人不愛你的時候,你的惶恐就會變成掃他興致的大罪。

這一切的標準,都在于「皇上的喜好」罷了。

其實,這兩個情節一對比,我倒覺得皇上誰都不愛。她把第一次侍寢的安陵容退回去,不過是不喜歡她罷了;他耐心地排解甄嬛的恐懼,不過是想盡快得到她罷了。

自始至終,皇上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感受。

甄嬛對于自己惶恐的表現,解釋為: 臣妾不是害怕,臣妾視今夜并非只是妃嬪侍奉君上。于皇上而言,臣妾只是普通嬪妃,臣妾視皇上為夫君,今夜是臣妾新婚之夜,所以臣妾緊張。

甄嬛這一番說辭,皇上從未聽過,自然喜不自勝。

如果甄嬛只是把皇上當成皇上,把自己當成嬪妃,那麼她與皇上之間,就先是君臣,后是夫妻。然而后宮中,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把皇上視為君上,只有甄嬛想和皇上做夫妻。

《孝莊秘史》中,皇太極的摯愛不是聰明果敢的大玉兒,而是情意綿綿的海蘭珠。皇太極曾在海蘭珠去世后,痛不欲生,他一生中有那麼多女人,可唯獨只有海蘭珠拿他當丈夫。讓他在除了君王這個身份之外,真真切切體驗了一回做男人的滋味。

這來來去去的紅塵夙愿,不過是一個「情」字最感人。

就像《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曾說的: 天下之道,論到極致,不過是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輪到極致,不過是男人女人的一個「情」字。

可這「情」字,一旦往深處生根發芽,又難免不是禍亂。早時候,才會明白,老祖宗所說的「度」,也是有規可循的。太深的感情,一旦傾覆,也是傷人最狠的。

賜椒房

甄嬛第一次侍寢的整個晚上,皇上看盡了她的千姿百媚和嬌羞依人。

她完完全全地把皇上看做是自己的夫君,按照民間嫁娶的習俗,夜半起身,去剪窗邊的紅燭,她跟皇上說了很多關于民間新歡之夜的習俗,言語間儼然把自己變成了嬌羞的小婦人。

第二天,皇上便賜予甄嬛「椒房」。

椒房,是宮中最尊貴的榮耀。以椒和泥涂墻壁,取溫暖、芳香、多子之意,寓意「椒聊之實,藩衍盈生」。

椒房是宮中大婚才有的規矩。除歷代皇后外,等閑妃子不能得此殊寵。向來例外有此恩寵的只有前朝的舒貴妃(果郡王的母親)和如今的華妃,所以甄嬛,是這宮中的第三人。

皇上在不知不覺中,將宮中最富權勢的兩名女人,推上了甄嬛的對立面。

這椒房,又讓華妃獨一無二的榮寵退居二線,而身為六宮之主的皇后,卻從來還沒有享受過椒房的恩寵。

面對如此恩寵,甄嬛卻也清醒,并沒有恃寵而驕,她無數次地問自己: 從來宮中得寵容易,固寵難,誰知讓皇上如此厚待于我的是我的姿容、慧黠還是對他懷有的那些許讓他覺得新鮮難得的對于情緣長久的執著呢?或許都是,又或許都不是。

面對皇上的恩寵,甄嬛處處謹小慎微,她知道皇上越是寵愛自己,后宮某些嬪妃就越是憎惡自己。她把余鶯兒的下場當成是自己的前車之鑒,她時時提醒自己,今后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沖冠六宮,謹慎與隱忍都是一條可保無虞之策。

盡管她已經處處小心了,可還是遭到了華妃肆無忌憚地挑釁:旁人也就罷了,菀嬪既與惠嬪情同姐妹,怎的忘了專寵之余也該分一杯羹給自己的姐妹,要不然可是傷了姐妹情分。

華妃這一句話,便把矛頭豎在了眉莊和甄嬛之間。甄嬛被華妃這句話逼得很是害怕,她害怕眉莊因為自己得寵而吃醋心生怨懟。畢竟,在這宮里,眉莊是她唯一親近的姐妹。

好在眉莊識大體,顧大局。很快就聽出了這是華妃的鬼魅伎倆。

眉莊坦誠地對甄嬛說: 如果不是你,也會有別人承寵。如果是別人,我寧愿是你。別怪我說句私心的話,別人要是得寵,只怕有一天會來害我,嬛兒,你不會。

眉莊的坦言,真誠而現實,她拿甄嬛當真姐妹,所以才敢把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只有坦誠相待,才能不給旁人留下挑釁的機會。

華妃的挑釁終究是失敗了。

我在想,如果華妃的這句挑釁,把矛頭指向甄嬛和安陵容,那十有八九就會得逞。

安陵容的格局和眼界,遠在眉莊之下,不可同日而語。不然也不會聽信皇后的挑唆,為了爭寵,肆無忌憚地害人。

我覺得一開始,夏冬春評價安陵容的一句話,很有道理: 果然是窮鄉僻壤出來的小門小戶,何苦把臉丟到宮里來。

夏冬春在問安陵容的身世時,安陵容吞吞吐吐不愿說,最后在夏冬春的逼迫下,她才小聲說:家父宋陽縣丞安比槐。

縣丞是一個比縣令還小的官,說白了就是給縣令整理文書的。

可即便是再小的官,那也是自己的父親。然而,安陵容卻羞于提起自己的身世。一個連自己出身都瞧不起的人,最起碼可以說明,這個人心里是沒有「根」的。一個沒有「根」的人,談何對姐妹情分的忠誠?

心窮的人,撐不起自己的未來,更撐不起家族的未來。

華妃見皇上對甄嬛的恩寵沒有收手的意思,挑釁眉莊和甄嬛的關系這一招,又失敗了,想到以后,如果甄嬛和眉莊聯起手來,那這后宮豈不及時她倆的地盤。

華妃每每想到此處,就恨得咬牙切齒,既然拆不散,那就除之而后快。

眉莊落水

寵幸太過,鋒芒畢露。甄嬛已經招來了華妃的不滿。

一開始勢頭太強勁,只怕后續不足。如同弦繃得太緊容易斷折是一樣的道理。

為了自己日后在這后宮中的自處,甄嬛決定忍痛割愛。

她勸皇上,雨露均沾,六宮方能祥和,才能綿延皇家子嗣和福澤。然而,面對如此嬌妻,皇上自是不肯的。

原著中,甄嬛這樣勸說道:

皇上宣我侍寢已經連續八日了。皇上在前朝已經政務繁忙,六宮若成為怨氣所鐘之地,不亞于后院起火,只會讓皇上心煩。皇上若專寵于我而冷落了其他后妃,旁人不免會議論皇上男兒涼薄,喜新忘舊。臣妾不能讓皇上因臣妾一人而煩心,臣妾不忍。

我一直很欣賞甄嬛的說話之道,明明是怕自己受寵而惹來禍端,難免會有性命之憂,她卻巧言善辯,說成完全是為了皇上著想。

就像當初,她勸阻夏冬春不要為難安陵容一樣,明明目的是為了救安陵容,卻說成夏冬春這樣作為,有失身份,萬一被皇上知道,可能不會留下什麼好印象,以免影響前途。

《人性的弱點》中有句話: 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就如同你為自己所想一樣,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甄嬛勸阻皇帝雨露均沾,往后的一連八九天,皇上再也沒來過碎玉軒。

可甄嬛的顧大局,并沒有消減華妃對她的憎惡,還是把怒氣撒在了眉莊身上。

華妃趁著夜深人靜,眉莊在回宮的路上,遣人找借口支開了眉莊身邊的人,趁眉莊在池邊喂魚的時候,叫人一把將眉莊推進了水里。

眉莊不通水性。

眉莊出事故的魚塘,就在翊坤宮附近,這是華妃的地盤。華妃明目張膽地陷害眉莊,就是在給甄嬛警告,甄嬛踩了她的底線。

皇上何等聰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事情,皇上怎會不知道。

再加之,華妃到存菊堂探望眉莊之時,顯然是穿戴打扮了一番,她名義上是來看眉莊的,實則是為了引誘皇上去她的宮里過夜。

結果,明明清楚一切的皇上,還是跟著華妃去了翊坤宮用膳、過夜。

從前,皇上也是很寵愛眉莊的,可如今,不過爾爾,甄嬛將這一切看在眼里,不過多了幾分無奈。

華妃之所以敢在后宮中肆無忌憚的傷人,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皇上的默許,每每華妃傷人,只要無大礙,皇上就會當做沒發生一樣,選擇息事寧人。

正因為皇上這種無聲的縱容,才使得皇妃在后宮中更加地橫向霸道。

這讓我想起了《知否》中,明蘭對盛紘的一段評價: 只要這家里面兒安安靜靜的,能表面上維持個和和氣氣的,別管下面人受了多少委屈滴了多少血,他都不在乎。

皇上對于自己后宮的嬪妃,又何嘗不是這種態度。

有時候「息事寧人」也是「助紂為虐」。

眉莊一向都是一個很能隱忍的人。

之前,華妃見她受寵,處處刁難她,她總是小心翼翼的避開,能不起沖突就不起沖突。可這步步隱忍,卻并沒有保全自己,反而差點丟了性命。

華妃此舉,不過是想除掉眉莊,這樣甄嬛在后宮中就沒有羽翼,獨自一人在這宮里興許也蹦跶不了多久,一石二鳥。

眉莊憤恨地對甄嬛說: 我沈眉莊如今奈何不了她,未必今生今世都奈何不了她。既然留了我這條命不死,咱就慢慢地算這筆賬。

看《甄嬛傳》最大的感觸就是,我看到了「女人的悲哀」。豆蔻之年步入后宮,開始費盡心思的爭寵,絞盡腦汁的暗斗,拼盡全力的生孩子。

為了一個男人,耗盡大半生的情愛,從一開始相信愛情,到最后因為愛情變成怨婦、毒婦,而諷刺的是,這個男人最終愛的只是自己。

自古帝王多薄幸,從來愛情是過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