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與佳人的愛情總是令人艷羨,如趙明誠與李清照賭書對詞各有其樂; 劍客與佳人的愛情也總令人神往,一個恣意瀟灑,一個蕙質蘭心,不論是攜手看江湖風景,還是一起烹茶煮酒,想來都頗有情調。如果是背景懸殊的劍客與佳人,聽起來又多了幾分轟轟烈烈。
晴格格和蕭劍的愛情便是如此,晴兒是頗受老佛爺寵愛自小養在身邊的尊貴格格,蕭劍則是行走江湖的流浪俠客,但佳人沒有因為得寵而長成驕橫的樣子,俠客也沒有因為顛沛流離而怠慢了文學修養,于是愛情就在一次次性格志趣相合中,慢慢生根發芽了。
雖然愛情的道路上碰上了不少磕磕絆絆,但好在故事的最后兩人修成正果,與永琪小燕子一起落戶云南生兒育女。
這時有人就要問了,在宮里千嬌萬寵的晴格格就這麼變成了云南邊陲的普通農婦,嫁給蕭劍對她來說,真的是幸福嗎?
一落千丈的物質生活
在宮里的時候,晴格格不僅是太后跟前的紅人,更是被太后一直養在身邊,吃的用的自然都是最好的。
記得在《還珠格格》第二部出場的時候,晴格格是跟著太后一前一后坐轎子來的, 「更有一群宮女們上前,掀開小轎子的門簾,扶出一個千嬌百媚的姑娘」。
而且,晴格格可不止是在太后這里得寵,就連乾隆皇帝跟她說話,也滿是親切: 「好晴兒,幸虧有你陪著老佛爺,讓朕安心不少!朕應該好好的謝謝你才對!」
被大清皇室最尊貴的兩個人這樣寵著,晴格格的生活怎麼能稍有不足。
然而這一切在她自主選擇婚姻之后,一切就都沒有了。等到乾隆皇帝再次見到晴兒的時候,已經是《還珠格格》第三部的結尾部分了,她和小燕子帶著一群采茶的男男女女在歡快地唱歌, 這便是蕭夫人晴兒在大理的生活,一個忙碌又快樂的采茶女,四個孩子的母親。
見到乾隆的她自然還是無比的激動,一面傾訴著自己對皇帝和太后的想念,還不忘感謝當年放他們離宮的恩情,最重要的是,向關心自己的長輩匯報了自己的生活狀態, 「這些在宮里我們學不到的東西,在這兒,我們都得到了!」
不知道乾隆看著茶農打扮的晴兒作何感想,再回想起昔日宮中萬事有人伺候的那個小姑娘,雖然會欣喜她的愛情得到圓滿,也總歸會為她事事需要親力親為而感到心酸吧。 更不用說那個遠在京城,一心想讓她做個福晉享清福的老佛爺了。
如果單以物質生活來說,晴兒生活狀態的前后差距,完全可以用一落千丈來形容,任誰見了都得說一聲:真心酸。
可她的內心卻未必會將這種落差看的太重,因為她還對乾隆說了一句話: 我要告訴您,不管對永琪還是我,您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魚與熊掌的取舍
對于晴兒來說,這就是一個選擇題。如果沒有紫薇的出現,她或許真能如太后希望的那樣,嫁給爾康做個養尊處優的福晉,還能時不時進宮陪太后解解悶。 可紫薇的出現,雖然讓她的喜歡一度落空,卻也讓她見識到了何為生死相依的愛情。
與蕭劍的愛情,也是她生活軌跡之外的驚喜,而這份驚喜卻讓她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當愛情和她生活的階層發生了沖突,她勢必得做出一個選擇。
是留在熟悉的環境等待一份穩定的婚姻,還是沖破身份的限制投向愛情的懷抱,這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
晴兒選擇了愛情,于是她不得不離開熟悉的階層,開始另一種完全陌生的生活,也就是乾隆皇帝看到的樣子,飯菜得自己做,孩子得自己教育,農活得自己動手,就像世間千千萬萬尋常的百姓,所有尋常的夫妻一樣經營自己的小家庭。
選擇之后的結果如何呢?如乾隆和爾康所見,晴兒適應得很好。她可以一邊采茶一邊歡快地唱歌,可以和小燕子利落地準備一桌子佳肴待客,還將孩子們教育的聰明懂事,而且她和蕭劍的愛情, 也并沒有因為生活的磋磨稍有變樣,這樣的她無疑也是幸福的。
說到這里,對晴兒又生出不少敬佩之意來。小燕子是生于民間返回民間,對于她來說離了皇宮的生活是重回自由; 可晴兒在選擇蕭劍的時候,是只憑著一腔孤勇為愛放棄了富貴榮華,所以她在婚姻里的付出,從一開始就比小燕子多了一份對民間生活的適應。
離宮的十年,從晴格格到蕭夫人的轉變,是用多少努力換來的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尊貴格格,需要自己織布做衣,自己種菜煮飯,這些事情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是完全不可能有人教過,甚至給她講過的。 可以想象一下,她也是從笨拙地開始學習,到熟練地操持一切。
一邊心酸,一邊欣喜
愛情也好,生活也罷,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定非常恰當,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看到的,只是用自己的雙眼去做對比,如乾隆皇帝十年后初見晴兒,與自己曾經熟悉的晴格格兩相對比,自然就難免心酸,因為她的成長偏離了自己想象的軌跡。
但若是作為長輩來審視她的婚姻與愛情,就會為她做了正確的選擇,為她美滿的婚姻而欣喜,就像詳談過后乾隆的想法一樣, 我一直無法肯定,我的做法有沒有錯誤,今天看到這些孩子,我才真正放心了!你們的境界和懷念,我也明白了!
生活就是這樣,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個岔路口,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不一樣的未來,但只要未來的落點是幸福,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對于晴兒便是如此,她選擇了與蕭劍的愛情,選擇為這份愛情去適應完全陌生的生活,因為敢于選擇并努力經營,最終獲得了幸福。
所以,一邊心酸一邊欣喜剛剛好不是嗎?再讓長輩從初見時的心酸,到了解詳情后的欣喜,恰也讓古稀之年的「艾老爺」明白,當年放晴兒小燕子這兩對小情侶離宮,就是最好的選擇。也算了卻心中一件牽掛,這不正是每位讀者夢寐以求的圓滿結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