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些讓我們疑惑的問題
1、梁皇真的是最后才知道梅長蘇的真實身份嗎?
一唱一和的幕后黑手
作為一個經過戰亂、在殘酷的政治角逐中走過來的梁帝,對于一個名聲在外,來到京城立即就引起朝局動蕩的麒麟才子,不暗地查訪是不可能的,懸鏡司可不是徒有其表的。
高湛在幾個沖突里都扮演了同情靖王的角色,作為被梁帝欽點的老狐貍,貌似正義的外表下,難道真的就那麼陽光?
2、赤焰軍、皇長子真的是被冤枉的?
最高統帥是太子的舅舅,太子名聲日隆,狂妄到已經開始染指重要部門的裁撤,而梁皇卻要等到謝玉等人的誣告才將他們連根拔起,可見當時太子黨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梁皇非昏庸,實乃一代雄主;
林帥有很多歷史原型,南朝幾乎都是以林帥這個身份自立為王的,宋,齊,梁,陳,無一例外
3、蒙大統領乃赤焰軍舊將,如何成了梁皇最信賴的人?
對于歷史不清白的蒙摯,梁皇卻讓他執掌禁軍,這究竟是怎樣的政治考量?除了武功蓋世,還有什麼是梁皇看重和倚仗的,圣意難測,蒙摯是梁皇的一顆怎樣的棋子?
赤焰軍舊將,掌管安保,妳看出這個問題了嗎
4、梁皇、林帥、言太師情同手足,梁皇卻強娶了林妹妹,真的是只為紅顏?
我們來評判一個人物,是要結合整個歷程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交友潔癖的言太師能看重梁皇,可見此人絕非等閑之輩,革命稍稍成功就露出丑惡嘴臉,真的都不給權力腐蝕的時間?自己就進入狀態了?
5、最終結局,是麒麟太子談笑間乾坤倒轉,還是梁帝順勢推舟一舉整頓朝綱?
圍棋是充滿了中國智慧的文化,局中有局,套中藏套,舞台萬里,真能隨妳一人獨舞?妳出手時,一手攻招怎知不是為別人做了嫁衣裳?
如果妳也對這些疑問感到共鳴,咱們繼續探討吧。
如果妳只是想輕松看個電視劇,別往下看了,下面是寫給愛知求真的小伙伴的。
要詳解都夠寫續集了,慢慢寫吧^_^。
二、瑯琊榜的那些事實真相
梁皇的內心獨白:譽王最像我,卻像的皮毛,太子干脆是扶不起的阿斗,不被寵的靖王卻少時從軍,吃過苦,受過屈,妳怎知不是父王的暗中保護,遠離朝局,汲取營養?朝中兒子如有一人成才,靖王就是國之倚重的虎將,二子若無可救藥,靖王既是大梁的中興之主。
如果把瑯琊榜看作真實的歷史,如果它真的發生過,那麼就以《瑯琊榜》的情節為史實,我們依然能夠解讀出政治斗爭的殘酷和復雜,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其實,大梁從梁皇繼位的那天起,已經是風雨飄搖,動蕩不安了,前有五王之亂,后有軍人干政,梁皇才是那于無聲處拿捏朝局的高手中的高手。林家在軍中一家獨大,手里掌握著帝國最精銳的赤焰軍七萬,言家乃金陵士族豪強,人脈深廣,影響巨大。初登基的梁皇不得不面臨棘手的政治局面。
高超的政治家,無不是審時度勢的高手,只有依靠現有資源做出最有利的決斷,才能安全的前行。梁皇祭出了第一招,娶親!正如孝莊聯姻索尼一樣,千百年這都是一條既利于身體疏解荷爾蒙又利在千秋的雙贏選擇。
一、聯姻
為什麼是言皇后?
因為畢竟與豪強比起來,軍中勢力才是更可怕的,聯弱抗強,會的不僅僅是諸葛孔明( 聯吳抗曹)。
為什麼強占林妹妹?
因為言太師本就與林帥惺惺相惜,眉來眼去,如果言太師與林妹妹真走到一起去了,誰知道言家在未來的政治角力中會投向哪一方呢?畢竟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啊。
就這樣,梁皇犧牲了自己床榻邊美色的選擇,為權力的穩固獻出了自己的處子之身,所以之后的梁皇才那麼寵愛越貴妃,因為那才是自己想要的女人。
犧牲了自己的床第之歡,只是換來了暫時的政治和諧,但權力的舞台上,實力才是決定位置的根本原因。慢慢的,太子(皇長子)長大成人了,越來越和舅舅那邊一唱一和,外戚干政的歷史從來不是新鮮事,而且按發展態勢,這已經不是身后事才需要的考慮的了。
還記得康熙皇太子和舅舅索額圖嗎?還記得王莽是怎麼篡漢的嗎?所以球球遇到一些脾氣暴躁的值友,總是勸其多看看歷史,沒有基礎的爭論,只能靠嗓門了。
比如我的這篇影評:
韓國電影《新世界》原創深度影評(第34屆韓國電影青龍獎),這可能是妳讀到的該片最全面的解讀這個春天,不片荒!來#影視摘星計劃#分享妳的星級典藏片單,大獎系列/優秀影人系列/口碑系列,這些好片子怎麼舍得倍速?參與投稿,贏取專屬觀影好禮!>活動詳情戳這里大隱者|贊17評論21收藏32查看詳情
就有粉絲質疑我太厚黑,丁青是絕不會干掉李子成的,兄弟情深!球球只好嘆一聲: 妳說得對!
二、殺盡林家的導火索!裁撤懸鏡司!
懸鏡司是梁皇的一把利劍,有了懸鏡司,林家才能更讓人放心,妳不顧及名聲,總得估計家人的性命吧,而太子卻建議裁撤懸鏡司!這不是治國理念,這是政治試探,已經開始清理皇帝的勢力了!按道理,難道太子不能等一等嗎?等繼位了再說也不遲啊,為什麼此時拋出呢。
人都在得意中忘形,有林舅舅做靠山,朝中大臣如過江之鯽般投誠示好,太子已然分不清誰才是大佬。喜歡看政治電視劇的人都知道,聽話聽音,太子的建議絕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沒有所指的小清新訴求 都是吃瓜群眾坐在地上想出來的。
裁撤懸鏡司的背后主謀是林帥,林帥與夏江素來不和,不和就裁撤?林帥不是白癡就是跋扈,看梅長蘇的智謀,林帥不會不考量這個陳表的分量,和它可能帶來的利弊,但最終太子還是表了,引來具有高度政治嗅覺的梁皇的臭罵!
三、誰是忠臣?
就許妳林帥明里攻擊懸鏡司,就不許別人暗中使陰招?就這樣,當朝局遇到危難時,總會有圣斗士出現保衛吾皇,等待上位的世家子弟謝玉、蓄勢待發智謀超群的夏江,就成為了梁皇倚仗的左膀右臂!刀已出鞘,差的就是那一個天賜的機會。
只等一聲招呼了,取而代之!
四、梁皇真的是受謝玉蒙蔽,錯殺赤焰軍?
赤焰軍忠勇,但忠于誰?是梁皇嗎?估計連梅長蘇都不好意思這麼回答,忠的是太子,是林大帥。
夏江謝玉聯手污蔑,是梁皇被騙還是就坡下驢呢?是梁皇被利用還是夏江謝玉被視為棋子呢?老道的梁皇又給我們上了一課。就這樣,摧枯拉朽一般,謝玉當了劊子手,最大的心腹大患終于被連根拔起,捎帶的還有那目中無人的太子,心中總惦記老情人的林妹妹。
五、禁軍統領蒙摯,梁皇為什麼敢用而且重用?
馭人之術,如太極之道,無定規可尋,無常理能講。梁皇敢于重用蒙摯有以下原因:
1、身為赤焰舊人,難免不被清算,而梁皇網開一面,干脆不提,蒙摯自是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2、謝玉掌管巡防營,作為告密者之一,與蒙摯自是天生冤家,尿不到一個壺里,這是政治平衡的考量。
六、太子、譽王可堪大用乎?
前者空有嫡子之名,后者則有形無神。不斷的成長中,梁皇越發感到失望,太子繼位,估計沒多久不是亡國就是改姓,譽王繼位,無其父的謀略,又要與謝玉等對陣,還是動蕩。就這樣,靖王這枚棋子落在何處,梁皇似乎有了心思,而就在此時,梅長蘇出現在金陵城里。
七、梁皇何時知道的梅長蘇的身份?
書中介紹是直到最后梁皇才知道的梅長蘇的身份,如果人設都是這麼單純可愛,那麼這部故事就算不得好故事,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如果梁皇早已知道梅長蘇的身份,那麼有線索嗎?有,線索就是可愛的高公公。
作為連梁皇都稱贊的高湛,城府極深,善于揣摩皇上心思,但就在一個關鍵時點后,高公公似乎對靖王總是有意無意的暗中幫助,善良的讀者誤以為是被靖王的一身正氣感召,但如果妳深諳古老宮廷之厚黑,那麼妳一定會發現此中的蹊蹺。
高湛是皇帝的心腹,提攜靖王背后就是梁帝的意思,那麼也就證明皇權和梅長蘇是在一個方向上,關鍵的時點就是眾人拜見太皇太后一場戲中。老太太一句小殊,估計信息早已被高湛的徒子徒孫飛一樣的報到主子處,明眼人一個細節也就看出七八分模樣了,所以之后的事情,與其說是梅長蘇縱橫捭闔,不如說是梁帝在幕后操控著前進的方向。
值友粉絲們,聽到這個詞,妳是梁皇妳會不會瞬間一緊?
八、謝玉、夏江為什麼先后倒下?
麒麟之才的確名不虛傳,為梁帝做了再好不過的台階。作為一代心機婊,梁帝不可能不清楚兩大權臣的存在對繼位的後來者是怎樣的威脅,但面對手握巡防營的謝玉、比猴子都精的夏江,直接鏟除要費力的多,聯手搞掉赤焰軍,搞掉皇帝也不是很難,所以梁帝與梅長蘇合眼了一出雙簧,當然,梅長蘇是不知道的。
梅長蘇忙著圈粉呢。
九、梁帝的失策在哪里?
棋局,瞬息萬變,一刻的走神都可能帶來萬劫不復的遭遇,自古如此,春秋霸主齊桓公,胡服騎射趙武靈王,那麼強悍最后是被餓死的,悲傷嗎?
所以才有後來的康熙的兩立兩廢,既要為帝國培養接班人,又懼怕還未百年之后就被強行百年。
梁皇的兩難即在于此,本已既定方針的事,偏偏不允許風平浪靜的終老,也許在大殿里,梁皇一萬只草馬在呼嘯而過,讀者觀眾眼里,大殿里是正義的呼聲,遲來的審判,而在梁皇眼里,在深諳厚黑的人眼里,那不過是向新主諂媚的眾生相,與正義沒有絲毫關系。
沈大人蔡大人自不必說,新皇的股肱之臣,效忠自不必說;
言侯爺呢,自然是為言家未來幾十年的士族地位討個免死牌;
連梁皇自己的兄弟,這時候也收起了憨厚的外表,下一個執政期為保有歌有酒,也把兄弟扔在了一邊;
這就是殘酷的真相,以正義的名義,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把戲罷了。
就像阿邁瑞肯,人,全沒了。
十、靖王繼位后大梁的走向
靖王的性格在整部故事里展現的比較充分,那麼如果寫一部符合中國真實歷史情況的續集,那麼幾個矛盾的發展是要把握好的,需要作者天生的對政治的領悟力,具體的矛盾發展如下:
1、沈蔡二人之黨爭
這應該是整個續作前半部分的主線,因為此二人工作能力不相上下,唯一不同的矛盾點是二者出身的不同,一個是清河郡主的世子,一個起于微末,所以二人在第一部里有一段精彩的用人之策的爭辯,沒有對錯,只是出身不同決定的角度不同罷了;
擺在靖王面前的首要問題,是打壓士族重用寒門,如曹操般,還是倒向士族,如曹丕,兩種可能,考驗的是作者的歷史悟性。靖王繼位后的情況是,士族在梁皇的大力打擊下,軍事實力已消亡殆盡,但影響力尚在,有一股勢力期望卷土重來;而寒門此時也看到了希望,怎樣在朝局中謀定一席之地,將是蔡大人為首的寒門代表的舞台。
2、太子之爭
其實這條線是與第一條線索相伴隨的,兩大政治勢力必將從軍隊爭到朝堂,從宮外爭到宮內,為的是背后的政治勢力的影響力延續,而祁王的遺腹子和靖王的嫡長子,正好為兩派爭奪提供了土壤。第一是正統與法統之爭,靖王那要里要面的性格正是兩大集團利用的把柄;第二,庭生自幼受盡屈辱,一招反轉的孩子性格特別容易偏激,被人利用。
3、外敵環伺考驗靖王的政治智慧
執政不同于打仗,考驗的是平衡和發展的能力,經過赤焰軍之變和謝玉夏江的倒下,大梁面臨前所未有的窘境,無將可用,少兵可守,有的只是皇權的重新確立和暫時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如何力挽狂瀾,心里有無限個小美好的靖王,迷茫大于堅毅,怎樣恢復生產,怎樣打擊豪強,怎樣合縱連橫?
4、仁政與專政
靖王在執政的發展中,一定會面臨官宦集團的陽奉陰違、爾虞我詐,逐步的發展過程中,是走向法家的集權還是堅持實行仁政,每一個選擇都將深深的影響著國家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