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視劇,不同時期看,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劇中人的感情也會有變化。
第一次對甄嬛生出畏懼之心,是在富察貴人瘋掉那一集。
我在《甄嬛傳》的系列劇評里曾經寫過, 《她打爛了甄嬛的嘴,但也成全了甄嬛的野心》),翠果打爛甄嬛的嘴,是甄嬛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在此之前,甄嬛再怎麼聰明清醒也好,大抵還是少女心性,糾結的都是情愛之事,我永遠喜歡她在雪夜把自己的小像掛在梅花枝條上許愿的樣子,也永遠喜歡她赤足嬉水的俏皮表情,是那麼的浪漫和富有情趣。
在此之后,甄嬛終于看清楚并承認了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明白比起盛大的愛,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過一種被人仰望的人生——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是錦上添花;
「絕不輕易辜負自己」才是甄嬛織就人生所必需的那匹錦。
于是她摒棄了天真,開始用手段實現野心。
富察貴人瘋掉,是甄嬛展現手段和野心的第一次牛刀小試。
之所以選中富察貴人,也有許多原因。
首先,自然是因為富察貴人明晃晃地欺負了甄嬛,一點退路都沒給自己留。
當時和甄嬛有過節的,分別是華妃、齊妃、富察貴人、安陵容、皇后。
但華妃那時已經被幽禁宮中,心里也自覺不小心害甄嬛流產是闖了大禍,傷了四郎的心,所以根本就沒去找甄嬛的茬,兩個人處于短暫的和平共處時期——一起慘。
皇后是暗線,那時她的狠辣和虛偽,還沒在甄嬛這里浮現出來。
安陵容倒是暗戳戳搞了不少小動作,既得到了四郎寵愛,還漫不經心坑了甄嬛好幾次。
但,安陵容是給自己留后路的,明面上,始終客客氣氣,沒給人留下任何把柄(只有觀眾知道她是真的壞,在甄嬛和眉莊的視角里,安陵容還救過甄嬛的命呢)。
甄嬛雖然心里起了疑,但也只是覺得安陵容這人不能深交,她不能拿安陵容怎麼樣的,否則倒顯得自己嫉妒心強,見不得好朋友過得比自己好。
雖然事實上,甄嬛對安陵容的心態也確實很微妙——既看不起,也較勁兒吃味兒。
真正明著得罪甄嬛的,只有富察貴人和齊妃。
我第一次看這個劇的時候,覺得很奇怪,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甄嬛會最先對富察貴人動手?
明明齊妃得罪她更多。
齊妃用夾竹桃粉害甄嬛,那是完全被甄嬛掌握了證據的。
富察貴人對甄嬛,說起來其實反而沒有什麼實質性傷害,基本上就是逞口舌之快,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和齊妃一起,在宮巷里讓翠果打爛甄嬛的嘴,并長跪在那里,接受來往宮人的非議。
甄嬛對齊妃,后來只有一句,算了,給齊妃個警醒就可以了,不會再計較從前的事,認為齊妃用夾竹桃粉害她,說到底也是愛子心切。
可是對完全沒有害過甄嬛孩子的富察貴人,甄嬛卻是用盡狠毒刻薄之話,講了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宮斗手段,直到把富察貴人嚇瘋掉。
何以非如此不可?
這真是曾經很困擾我的事情。
但后來多看了幾遍之后,我越來越理解甄嬛的做法,因為恐怕這所有人中,甄嬛最恨的就是富察貴人。
是,富察貴人的確只是羞辱了甄嬛而已。
但恰恰是這種羞辱,令甄嬛最恨她。
齊妃的夾竹桃粉畢竟沒真的害到甄嬛,如果害到了,那應該會是另一個故事。
但在宮巷里,給甄嬛最徹骨羞辱的始作俑者,卻是富察貴人。
齊妃其實本質蠻佛系的,本不想怎麼為難當時已經很落魄的甄嬛,是富察貴人糾纏不休,非要攛掇著齊妃當眾給甄嬛難堪。
與其說是翠果打醒了甄嬛的野心,不如說是富察貴人逼出了甄嬛人性里最狠厲的一面——讓甄嬛明白在后宮中,不用手段成為人上人,就得過被輕視的日子。
那是甄嬛最難以忍受的。
富察貴人無意中戳穿了甄嬛人性里陰暗的那一面,讓甄嬛再也不能裝睡,再也做不回曾經那個天真的甄嬛—— 富察貴人喚醒的那部分陰暗,殺死了甄嬛人性里的一部分美好。
很奇怪的,但也是常態, 人往往最恨的,不是傷害自己的人,而是戳穿自己的人。
這和眉莊最恨華妃是一個道理——事實上,華妃并沒有真害死眉莊的孩子,只是設了一個局,但是眉莊對華妃的恨意,超過她對所有人。
因為華妃的那個局,徹底殺死了眉莊曾經無比信賴的一些美好存在。
活下來的是眉莊,但也不再是眉莊。
甄嬛最恨富察貴人,也是因為,在富察貴人給予了最徹骨的羞辱之后,活下來的只有鈕祜祿·甄嬛,而那個說著「容易莫摧殘」的甄嬛,徹底消失了。
當然,這種消失里,更多是甄嬛自己的選擇。
可是,人,總是沒辦法恨自己的,于是甄嬛只能把這種恨,全部轉嫁到富察貴人身上。
這是甄嬛挑富察貴人下手的最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當然也因為「柿子要挑軟的捏」,以甄嬛當時的實力,很抗衡華妃和皇后,就是齊妃,甄嬛也最多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當然要挑那個最慫的,收拾起來不怎麼費勁兒的人,來下手。
也當然還因為,比起報復,甄嬛更想要的結果是——震懾眾人。
富察貴人是明處最得罪甄嬛的人,她瘋了,不是才顯得甄嬛這個人輕易惹不得嗎?
我老早就說過了,甄嬛可以不要愛,但絕對不甘心過那種被人輕視、欺辱的日子,甄嬛的很多快樂,都來自于自尊和驕傲被滿足,她是一個很渴望實現抱負的人。
因此,甄嬛一定會通過處置富察貴人,重新拿回那種被人仰望的目光,至于這種目光是真心還是假意,甄嬛不那麼在乎,甄嬛要的是——不服,也得給我憋著。
所以,當甄嬛得知富察貴人瘋了之后,反反復復和槿汐說的,都只有這一種意思——給后宮所有人一個警醒,誰也別想欺凌到我甄嬛頭上。
我喜歡甄嬛的反擊和不軟弱。
而且,比起劇中很多人,甄嬛是一個很拎得清,一碼歸一碼,絕不擴大打擊面的人,她放過齊妃,就是她的一種格局——目的達到,點到即止,遠比得寸進尺,無限度宣泄情緒重要得多。
甄嬛后來在宮斗中能立于不敗之地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極大程度上放棄了自己的情緒價值。
但我還是有一點感慨:
曾經的甄嬛嚇瘋了麗嬪,會有不忍和憐惜;
現在的甄嬛嚇瘋了富察貴人,卻只有對得失的總結和對別人的輕蔑。
她放棄了自己情緒價值的同時,也一并親手摧毀了天真和悲憫。
甄嬛總是讓我想起《第一爐香》里的葛薇龍,從一個存留天真的少女,到成為一個墮落于塵世,再無從前半分模樣的女子,只有一步:
「睜著眼、忍不住走進了這鬼氣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怪誰去?」
我每次都想,如果那個杜鵑花摧枯拉朽開著的午后,葛薇龍沒有來找姑媽借錢,走進這一片虛幻之地,該有多好。
就像甄嬛的故事回轉到第一集,少女祈愿 「被撂牌子,不得入宮」,如果成了真,那也該多好。
可惜,人生中太多故事,都是深淵與你彼此凝望,最終靈魂和生命,必得折墮其一。
我不知道這樣的命運糾纏應該如何解開,我唯一知道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戰勝深淵的能力,對于普通人而言,避免墜落的方式,就是不要凝望,不要靠近。
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活在自己能夠應對的命運,和可控制的欲望里,才是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