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的細節簡直簡直拉滿,劇中就連丫鬟們的名字也暗藏深意。
看完才知道,其實盛家三蘭的結局,從她們身邊丫鬟的名字早就體現出來了。
先說明蘭身邊的丫鬟。一個叫小桃,一個叫丹橘。
小桃是從小跟著明蘭一起長大的,兩個人雖說是主仆,但情同姐妹,小時候在大姐華蘭的納征宴席上,明蘭還帶著小桃偷吃。
丹橘則是明蘭到了祖母身邊后,祖母給明蘭的女使,雖然比不上和小桃一起長大的情分,但是丹橘對明蘭同樣重要。
丹橘聰明能干,明蘭說什麼丹橘立馬就能領會,在丹橘出嫁的時候,明蘭還為丹橘準備了厚厚的嫁妝,送她出嫁。
小桃和丹橘都與吃得有關,這正好說明了明蘭是個小吃貨,劇中也有不少明蘭吃東西的鏡頭,非常下飯。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這一層意思,未免也太膚淺了。
小桃性格大大咧咧的,沒什麼心機,給人一種憨憨笨笨的感覺,但實際上小桃是聰明的,屬于扮豬吃老虎,也最得明蘭信任。
而丹橘精明伶俐,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在明蘭身邊能夠幫明蘭處理一些家務事。
後來明蘭看丹橘到了成家的年紀,打算給她張羅婚事,而丹橘卻舍不得明蘭,想要留在明蘭身邊伺候。
後來明蘭送她風光出嫁,當明蘭兒子百歲的時候,丹橘不忘回來祝賀。
正如屈原筆下的《橘頌》,南國的橘樹綠葉素花,雖然葉間有刺果實卻圓美、甘甜而芬芳,亦不會為環境改變而妥協。
桃子粉紅,丹橘橘紅,而且這兩種都是收獲的果實,正如劇中的明蘭,活得通透明艷,用自己的智慧,讓命運的花朵結出飽滿的果實,成為真正的大贏家!
其實盛家丫鬟的名字里,早已暗示了三蘭的命運!
墨蘭雖然是妾氏所生,但卻是盛纮最喜歡的女兒,給她起名墨蘭,也是希望她有筆「墨」才氣。
而墨蘭也確實喜歡舞文弄墨,而且自比是東晉才女謝道韞。
為了體現自己有文化,墨蘭身邊的丫鬟們的名字也都是文鄒鄒的。
墨蘭身邊一共有四個丫鬟,分別是露種和云栽,碧桃和秋江,這四個名字乍一聽好像沒什麼聯系,但其實她們都出自唐代詩人高蟾的一首詩《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這首詩是高蟾在科舉落榜后寫的,一邊羨慕別人高中,一邊抱怨自己生不逢地,未曾遇見伯樂。
高蟾自比是長在秋天江上的芙蓉,資質天成,可惜錯過了春天的東風。
這小心里話說的,簡直跟墨蘭不謀而合。
墨蘭雖說是盛家的庶女,但是在盛家的待遇并不比嫡女差,有地位,有寵愛,正如詩的前兩句,無限風光。
可惜墨蘭母女倆并不知足,一心想攀高枝,在林小娘的慫恿下,墨蘭急于嫁入梁家,做出辱沒家門的丑事。
盛纮對這個最疼愛的女兒大失所望,雖然最后墨蘭成功嫁入梁家,但也失去了娘家的庇護,在夫家也并不受寵,地位一落千丈。
再看如蘭作為盛家的嫡女,活得簡單凈透,性格如大娘子一般,大大咧咧。
而如蘭身邊的丫鬟名叫喜鵲,鳥兒嘰嘰喳喳的,正如如蘭愛說愛笑的性格,也暗示了如蘭的婚后生活充滿著歡笑和快樂。
喜鵲也是從小跟在如蘭身邊伺候的,她將如蘭照顧的很好,而如蘭對待下人也非常的好,主仆二人屬于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當初如蘭和文炎敬一見鐘情,可恰好遇見顧廷燁來盛家求親,大家都以為顧廷燁要娶的是如蘭。
如蘭雖然心里有一百個不愿意,但是為了家族,她只能選擇妥協。
于是如蘭便讓喜鵲牽線搭橋,約文炎敬出來見最后一面,結果被長柏給撞見了。
大娘子知道后,氣得想要打死喜鵲,情急之下如蘭撲上去為喜鵲擋板子,護住了喜鵲的性命,主仆情深讓人動容。
最終如蘭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雖然文炎敬家室不如盛家,但是讀書好,人又上進。
婚后更是把如蘭寵上了天,但凡和如蘭有關的事情,文炎敬都親力親為。
雖然是下嫁,但如蘭是幸福的,因為她嫁給了愛情。
沒想到《知否》中連小丫鬟的名字,都有這麼多的講究。
你注意到了嗎?《知否》中小廝的名字,其實就是主子的性格
劇中的小公爺齊衡,從名字上看有「平衡」的意思,但是所謂平衡,也就意味著軟弱和妥協,遇事容易回避。
確實,齊衡就是這樣的性格,并且從齊衡身邊的小廝不為身上就能體現出來。
不為作為齊衡的貼身小廝,從小跟在齊衡身邊一起長大,事事都先為齊衡考慮。
後來齊衡喜歡上了明蘭,卻遭到母親郡主娘娘的反對。
郡主發現不為幫齊衡約明蘭偷偷見面后,將怨氣都灑在了不為身上郡主,差人要將不為打死!
在執行過程中,齊衡沖了進來跪在地上為不為求情,然而并沒有什麼用,不為還是被活活打死。
不為的死,正體現了齊衡的「不作為」,做事優柔寡斷。
連一個小廝都護不住,又何談以后保護明蘭?所以他和明蘭注定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顧廷燁身邊的隨從叫做石頭,直截了當,光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安全可靠的感覺,這倒是也很符合顧廷燁的人設。
原著中石頭并不是顧家的家仆,而是顧廷燁從外面帶回來的,顧廷燁少年時期救過石頭的命,後來石頭就跟在了顧廷燁身邊。
石頭的哥哥是漕幫的幫主,雖然不是什麼達官顯貴,但也是衣食無憂的好人家。
而石頭跟了顧廷燁后,也忠心耿耿,後來跟著顧廷燁參軍,成為顧廷燁的得力干將。
顧廷燁鳳冠襲爵后,石頭也威風凜凜,後來石頭看上了明蘭身邊的丫鬟小桃,兩個人也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也有一種說法是石頭代表著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也象征顧廷燁對明蘭矢志不渝的愛,是不是很浪漫呢。
最后就是《知否》中好男人的天花板長柏,長柏生性正直,飽讀詩書,官拜宰相。
大娘子曾說過,長柏長柏四歲啟蒙,功課不曾耽誤一日,即便是天熱長痱子,天冷生凍瘡,他也沒有耽誤過去學堂。
可見長柏讀書之用功,所以長柏身邊的小廝就叫做汗牛,取自成語「汗牛充棟」。
長柏絕對是一個起名怪才,除了汗牛,他身邊照顧起居生活的兩位女使,一個叫羊毫,一個叫狼毫。
難得有個長得漂亮的,他給人起名叫鼠須,長柏挑選丫鬟,一不挑才二不挑貌,只挑老實勤懇的,別耽誤他讀書就行。
可見,這些小廝和丫鬟們的名字也是《知否》中暗藏的伏筆了,間接反映了主子們的人物性格,實在是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