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回宮后的服化造比之前華麗了不是一點半點,不僅服裝樣式多,連頭上的點翠都散發著嫡女的威嚴。
璟瑟從科爾沁回到皇宮的時候,已經出落的和去世的瑯璍一個打扮了,梳著長長的鬢角,從前的三七分發式也變成了中分頭,臉上絲毫沒了未出閣時的青澀。
褪去蒙古裝發,璟瑟先是換上了一件米白色暗紋內襯,外搭一件藏藍花色滿繡馬甲。隨著璟瑟的走動,衣服上的刺繡還閃動著金色的光芒,看著就很貴氣啊。
旗頭上的點翠和金玉也是相得益彰,再次歸來的璟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揉搓的面團了,她開始聯合魏嬿婉打壓如懿。到冬日里,璟瑟的穿著變得雍容華貴。她穿著尖晶玉紅色鑲滿金邊刺繡的旗裝,頭上的點翠也更加華麗,還多了一條金流蘇。這一身白絨毛的紅色冬裝讓她的氣質更上一層樓。
魏嬿婉奉承著曾經的孝賢皇后,倆人的關系更密切了。后期的璟瑟大多以黃色和紫色旗裝為主,這樣的色彩搭配,顯得整個人都穩重了不少。尤其是坐在轎攆上,這身桔梗紫色旗裝襯的璟瑟可太霸氣了。
但是說到璟瑟封神的造型,還得是佩戴了雙邊壽字金流蘇這套。按理說一般正室是雙邊流蘇,而側室則為單邊流蘇。而璟瑟作為正宮嫡出的公主,身份自然比貴妃都要尊貴,當然可以佩戴雙邊金流蘇。
這可是除了皇后之外,璟瑟這個公主獨有的特權。單是這一個小細節,就足以證明一切。再配上她手上的純金護甲,這套裝扮顯得璟瑟既端莊又典雅,又富又拽的女孩子誰不喜歡呢。
也正是這套造型見證了如懿斷發,璟瑟才知道這個皇額娘才是真正愛她老爸的人。璟瑟雖然囂張,但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從小到大的正宮教育,也讓她幸福活到了大結局。
有誰發現,青櫻格格尊貴的身份,暗藏在她出場的裝扮里
青櫻身為宜搜的外甥女,從她一出場的裝扮上,就能證明她的身份有多尊貴。剛開始如懿還是青櫻格格,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如懿的穿著。
她的脖子上系著一個米白色,長到快拖地的龍華領巾,還被綁成了胡蝶結的形狀。別看這個造型不倫不類的,這可是有歷史依據的,在當時算是最潮流時尚的造型了。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可以對比后面的選秀女們,沒有一個人有如懿這種裝扮。在清朝地位尊崇的格格都喜愛這種穿搭,將顏色不同的絲巾掛在脖子上,走起來隨風飄揚。
然后是如懿的髮型,她沒有其他秀女的小兩把頭,反而是梳著一個麻花辮,頭上戴著紅色和綠色的小花裝飾,右側還有一個小型的流蘇步搖。
如懿和瑯璍、高晞月等人站在一起,一眼就看出幾人之間的差距了。雖然這個厚重的劉海在當時一致遭到觀眾們的吐槽,但這也恰恰是如懿與眾不同的體現。
大到如懿的穿著,小到如懿的飾品,處處散發著高貴的氣息。如懿走來時翹著手指大搖大擺,一副頗為高傲的樣子,細看她手指上還戴著銀質雕花護甲,要知道在當時可是只有后宮高位嬪妃才可以佩戴的。
雖然是最基本的護甲類型,但也只有如懿有,其他秀女是沒有護甲的。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暗藏了如懿的尊貴身份,她是當今皇后的外甥女,單是這一點,就是其他秀女都比不了的,和弘歷結親也是門當戶對。
畢竟是女主,在后期如懿和其他妃嬪的穿搭也有區別,依舊是龍華的系法,如懿的龍華對折后是壓在衣服里的,而其他人的對折后都是壓在領巾后的,就連做了皇后的富察·瑯璍也是普通樣式。
如懿從髮型到穿搭再到護甲,處處彰顯著與眾不同的尊貴。事實證明,如果不是宜搜倒台太快,如懿的后位之路只會更加順暢,走得更遠。
作為蒙古四十九部團寵的公主,穎妃改裝后的打扮有多好看?
穎妃是家里唯一的女兒,也是四十九部唯一的公主,她從小受盡寵愛,有著與生俱來的貴氣,而這些也體現在她的穿搭上。
穎妃最好看的一套服裝還得是那套騎馬裝,窄袖圓領短衣,窄袖方便騎射,衣服面料輕薄,防寒透氣且不松不緊,這是夏季的裝束。寒冷天氣時,女子還會在里面穿一件打的內衣加以保暖。
又一次的木蘭秋狝,穎妃卸去了剛入宮時的「牛魔王」髮型,這個簡單的編發顯得她干練又颯爽,頗有草原女子的趕腳。雖然恪嬪同樣是蒙古裝扮,可她的發飾可不如穎妃的華麗好看。
第二天的比賽射箭時,妃子們為了防曬,都帶上了帽子,其中穎妃的帽子不僅帽檐大,還有一圈圈擴散的金色花紋,帽頂也是鑲嵌著一顆藍寶石珠子,她整體的打扮華麗卻不繁重,看起來更多了幾分英氣。
穎妃很適合綠色系的服裝,初來圓明園,她身穿淺綠色紗制旗裝,仿佛用水墨暈染出的一樣,上面印出墨色的花草,中間部分還有巨大的淺黃芙蓉花,很襯她活潑靈動性。
這是她第一次改裝后的打扮,也梳上了弧形兩把頭的造型,嫣然一個皇家的嬪妃模樣,渾身散發著青春嬌俏的氣息,這可讓一旁的魏嬿婉狠狠吃了頓酸醋。
穎妃的綠色服裝很多,在她孕期的時候,上巳節時就穿了一件艾背綠色的旗裝,上面的牡丹花和杜鵑鳥有著春天的味道。旗頭上也多了一些金質流蘇,更顯她端莊高貴。
除了綠色系旗裝,穎妃的粉色服裝也非常悅目。她身穿粉色打底衫、絨毛小馬甲,直讓人覺得顯得可愛俏麗,尤其是一笑起來,在凜冽的寒冬也讓人覺得暖和了許多。
穎妃的裝扮一直都是她活潑開朗、淡泊名利的體現,不需要像其他嬪妃大紅大紫的服裝,她這樣淡淡的裝扮就很吸引渣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