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張桂芬一句無心的話,讓明蘭得知她不愿與小妾爭寵的隱情

小九 2022/12/14 檢舉 我要評論

張桂芬,英國公府嫡女,給國舅爺沈從興做了填房。

在張桂芬入沈府之前,沈從興就已經有了一位小妾,確切地說是貴妾,是沈從興的小姨子——小鄒氏。

沈從興納小鄒氏為妾,是因為惦念亡妻「大鄒氏」,為了還鄒家的情誼。

沈從興的這一波操作,讓顧廷燁很是為他擔憂,原著中他對明蘭這樣寫道:

沈兄重情義是好事,但世上有些事是不可兩全的,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要麼他就好好娶了張家女,要麼他就去娶鄒家姑娘,以大鄒氏當年的厚德仁愛,皇上念著情分,也未必會逼著沈兄去娶張家女,完全可叫沈家小妹嫁入英國公府。沈兄就是太拖沓了,又想前途順遂,又想兼顧情誼,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這人世間的事兒,往往是求仁得仁,什麼都想要,又什麼都想占的人,到最后什麼也得不到。

沈從興最后既沒得到鄒家的感激,也沒得到張桂芬的真心。

甚至,張桂芬從未真心愛過他。

不愛

張桂芬在明蘭懷二胎的時候,對明蘭說過這樣的話: 女人就是命苦,不是生兒育女,就是相夫教子,不是血,就是淚。

生兒育女是「血」,相夫教子是「淚」。

這就是嫁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吧。

于明蘭而言「相夫教子」從來不是「淚」,而是人間煙火氣中最大的歡喜。

為什麼?

因為顧廷燁視明蘭為珍寶,堂堂一個侯爺,能做到一直一直真心實意守著一個女人過日子,把他認為最好的愛全部給了明蘭, 被疼愛著女人,哪里會覺得「婚姻不值得」,哪里會覺得「生活都是辛酸淚」。

而張桂芬不一樣,她是以沈從興搞事業路上的「墊腳石」的身份被娶進門的,這場婚姻一開始本就「無愛」。

再加上,張桂芬生產時,小鄒氏一系列喪心病狂的行為,差點要了張桂芬的命,而當張家要求沈從興發落小鄒氏的時候,沈從興卻苦苦哀求張家放過小鄒氏。

或許就在那一刻,張桂芬對沈從興徹底死了心,在我過鬼門關為你生孩子的時候,你的小妾卻要陷害我的生命,而今,你卻要求我的家人放過你的小妾。

或許,在懷孕的那一刻,張桂芬還想著,生下孩子后和沈從興好好過日子呢,可看到沈從興為小妾求情的那一刻,張氏的想法就變了。

她原本還因為孩子念著和沈從興那一點情分,可就在生產當天,全部煙消云散了。

以至于后來沈從興舔著臉去求張桂芬辦事,都被張桂芬無情地拒絕了。

沈從興和大鄒氏有一男兩女三個孩子,大兒子到了議親的年紀,沈從興到處給兒子物色合適的對象,卻處處碰壁。

誰都知道新婦將來會有兩個婆婆,一個是世家大族的高貴嫡母,占了名分;一個是嫁姐夫為妾的姨母,占了情分,這般不倫不類,到時候新婦夾在中間該如何是好。

次一些的門第,沈從興又看不上,畢竟是他的嫡長子,將來是要承襲爵位的。

可高門望族大多珍惜羽毛,明明都知道不是什麼好親事,倘若還結了親,豈非落個「賣女巴結國舅的名聲」?沈從興又不肯屈居庶女。

沈從興無可奈何,求到了張桂芬跟前,想請她在相識的人家中代為物色個好姑娘。

誰知,張桂芬根本沒有給沈從興好臉,原著中這樣寫道:

張氏當時大笑三聲說:大少爺至今連聲母親都未曾叫過我,心心念念的只有他的姨母。將來討了媳婦伺候的也不是我。侯爺真會消遣人,拿捏我性兒好,欺負我們張家也太過了吧。

這是赤裸裸地在譏諷自己的丈夫,明蘭聽說后,曾在心里暗自低估:現在看來,張家姐姐根本不怎麼敬愛他的丈夫。

瞧瞧明蘭,在蓉姐12歲的時候,就開始張羅著給蓉姐物色一個好婆家,條條框框列了一大堆,那個盡心盡責,連顧廷燁這個親爹看了,都自愧不如。

所謂愛屋及烏,如果你真愛這個男人,你就會替他著想,替他排憂。

但是,這也怨不得張桂芬無情,畢竟,于張氏而言,她從未得到沈從興的疼愛,也從未得到過沈從興兒女們的尊重,所以,他又為何要去為他們操心,替他們籌謀。

她才不會去討好沈從興。

張氏之所以不屑于「沈府大娘子」這個稱號,不屑于「沈從興寵妾滅妻」,更不屑于「小鄒氏這個狐媚子」,全因她有一個強大的靠山。

比起「沈府大娘子」的稱號,「英國公嫡女」的稱號也很響亮。

得力的娘家

英國公、顧廷燁、沈從興等一干武將,替朝廷去平復藩亂。

然而這次,沈從興失利了,還負了傷。

英國公仍舊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取得了優異的戰績,若論功行賞,作為主帥的英國公自然是居首。

有如此得力的父兄,張氏腰板鐵硬,至于老公沈從興現下傷勢如何,她實在不是很在乎。

一個好的原生家庭,確實是女孩子天生的加持。

明蘭謹言慎行,步步為營,才為自己謀劃了一個好前程,而張桂芬出身就自帶光環,她無需婚姻的照耀。

不僅僅娘家得力,張桂芬自己也很爭氣。

在沈從興領兵打仗期間,因戰況不詳,京城里謠傳沈從興帶的隊伍兵敗,他本人也兇多吉少。

小鄒氏聽聞,便起了壞心思,把進出府邸的腰牌給了外頭人,想要里應外合將府邸的家產搜刮出去,結果引來了一群賊匪。

小鄒氏嚇得只敢躲到門背后,是張桂芬臨危不亂,親自上陣帶著府里的家丁和武夫,與賊匪正面交戰,才守住了偌大的家園和家產。

自從這件事傳開,張桂芬每每出入京城貴婦圈的時候,都會迎來又敬又畏的目光,跟她說話的語氣都會莫名客氣起來。

明蘭曾經問過她:你難受嗎?畢竟是異樣的眼光。

張桂芬搖了搖頭,說: 換做是你,你愿意叫人時時憐憫的瞧著你,還是這麼敬畏的看著你好?

她是英國公唯一的嫡女,從小驕傲到大,誰承想姻緣卻不濟,各種或善意、或幸災樂禍的憐憫目光,讓她連門都不想出。

待沈從興拖著傷回到家時,當下就懲處了小鄒氏和大兒子。

家差一點就被小鄒氏霍霍沒了,沈從興還是下不了決心徹底處置小鄒氏,而是提議「出妾」,意思就是和小妾失婚。

張桂芬一聽,那也太便宜小鄒氏了。

最終,沈從興只好另行責罰,上家法二十大板,凈餓三日敗火。于是在臉頰打破之后,小鄒氏的屁股也開了花。

接著,張桂芬又抱來一壇酒,對沈從興說道:如今天熱,侯爺身上又是臟又是汗的,就拿這壇上好的藥酒洗洗吧。

撲面而來的味道,沈從興一聞就知道是烈酒,他的內心是抗拒的。

誰知,張桂芬卻說:區區一壇酒,再金貴,還能比得上侯爺您的身子?侯爺,來吧。

沈從興的后背,莫名躥起一股寒意。

在張桂芬眼里,沈從興才是那個罪魁禍首。如果不是他驕縱著小鄒氏,小鄒氏能這麼膽大妄為嗎?如果他好好教育大兒子,大兒子能這麼是非不分和小鄒氏穿一條褲子嗎?以前小鄒氏胡鬧也就罷了,可如今她有了孩子,如果那天賊匪傷了她的孩子,該如何是好?

而沈從興在懲處小鄒氏和大兒子的時候,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及「萬一那天賊匪傷著張桂芬和孩子該怎麼辦」?

所以,你心里既然沒有我,我又何必要浪費感情牽掛你。

不屑

沈從興給大兒子求姻緣無果,變跑去求皇后。

最后,皇后把公主嫁給了沈從興的大兒子。

結果,自從公主嫁到沈府后,日子就沒消停過。沈從興的大兒子就像個提線木偶一樣,只聽小鄒氏的拆遷,讓堂堂一個公主去侍奉一個妾室。

最后,逼得公主跳腳,跑去宮里給皇上皇后訴苦,沈從興這才苦口婆心地勸兒子,趕緊把小鄒氏送走吧,打心里開始承認小鄒氏就是個禍害,會毀了兒子前程的。

你看,當初,小鄒氏差點要了張桂芬的命,沈從興都沒有要攆走小鄒氏的意思,如今,牽連到自己兒子,他才痛下決心,將小鄒氏送走。

這樣的丈夫,值得妻子愛嗎?

這一切,張氏全都看在眼里,卻只字不提,更不聞不問, 她紋絲不動,就好似這一出出悲喜劇跟她全然沒關系。

自從有了孩子后,張桂芬便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沈從興來,她歡迎,沈從興不來,她也能歡喜度日,她不是那種沒有男人就活不下去的女人。

沈從興和大鄒氏留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已經被小鄒氏帶偏,她也不想管。至于老三,叫沈玉珠,這姑娘心地倒是敞亮,是非分明。

張桂芬倒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管教這孩子,小到找私塾上學,大到找婆家嫁人,玉珠的人生大事,都是張桂芬給操心辦的。

而沈玉珠,也是他們三兄妹中過得最幸福的一個。

在沈玉珠心里,張桂芬是這樣的:

事實上,我覺得繼母挺不容易的,那麼好的家世,卻年紀輕輕做了填房,繼子還是那樣的不靠譜,連表面功夫都做不好,略柔弱些的早愁死了,結果她還能黑夜指揮侍衛殺賊,握劍時殺氣騰騰,又威風,又精神,比我那只會瑟瑟發抖的小姨強多了。

很多人都說繼母待我不親近,憑良心說,其實她對兩個妹妹也親近不到哪里去,平日也是教訓時多。各人性子不同,世上既有顧家嬸嬸那般,生來眼睛會笑,嘴角帶翹,會攬著蓉姐姐手把手教字的,也有繼母這樣驕傲剛烈、永遠軟不下身段的。

至少她教我的,讓我受益良多。

婚姻有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能收獲幸福。

張桂芬之所以能把一手爛牌,玩兒到最后,還沒輸,并非全部依仗得力的娘家。還憑借她豁達的心胸,果敢的決斷,和超凡的魄力。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